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818091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运动队管理w学习目标知识点:1了解我国运动队管理的组织体系;2掌握运动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3掌握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4了解运动队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技能点:1掌握运动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并能针对性应用;2通过对运动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学习,能对应地在管理实践中促进运动队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引导案例】乒乓小世界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乒乓球队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体 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一代一代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不懈努 力,先后夺得世界乒乓球三大赛的 124.5 个冠军,其中三次大满贯;技术创新 27 项,占世界乒坛技术创新总数的 58.7%;创造了

2、几十个经典战例;培养了 80 多位世界级的体育明星。辉煌成绩的取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她汇集了全国 各种打法最优秀的选手,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战斗集体,人称“乒乓小世界”。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为准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6 届世乒赛,在贺龙 元帅的亲自指挥下,从全国青少年比赛和一运会选拔出170 名运动员进行集训, 先后又经三次选拔,留 108 名运动员组建国家集训队,实行领导、教练员、运 动员“三结合”的有效管理,最后派出70 名优秀选手参赛,一举夺得男子团体 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使中国队全面登上世界高峰。从这以后,中国乒乓球队 坚持从全国选拔优秀人才、集中训练、优胜劣汰的训练体制,国

3、家乒乓球队在全 力抓好一队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抓好二队的队伍建设。国家二队集中了 全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各种打法的优秀青少年选手,男女各20 名左右,严格进行 “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并引进公平竞争机制。每年进行两次全国乒乓球青少 年优秀运动员的集训,国家二队也同时参加,人数达到男女各60 名左右,通过 练、赛紧密结合的大集训,对国家二队不断进行调整,训练和比赛成绩优异者进 入国家二队,其余的回省、市训练。此外,在全国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 进入前8 名的省、市队员,可直接进入国家一队和国家二队。在国家一、二队之 间还进行大循环赛的升降制,一队的后几名降到二队,二队的前几名则升至一队。

4、这样的训练体制,大大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有力地促进了优秀后备 人才的培养。中国乒乓球队由于长期坚持流动的集训体制,汇集了全国各种打法的高水平 选手,通过模拟训练,队员们天天都在与“世界强手”较量,都能有针对性地磨 砺本领,我们的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也往往能把世界名手拉下马。可以说, 现在世界上5大类12种打法我国都有运动员能够掌握,形成一个“乒乓小世界”, 成为别人难以战胜的强大集体,正如有的外国运动员说;“与中国队比赛,总感 觉面对的不是一个中国选手,而是一个中国集体。”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之所以 不断增强,是由于他们长期以来遵循贺龙元帅的指示,努力避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恪

5、守“国内练兵,一致对外”,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最基层 的组织形式。运动队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创造优异的运动成 绩,因此,运动队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关系 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运动队训练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 素就是要对运动队实施科学的管理。第一节运动队管理体系概述我国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输送的组织体系,与其他竞技体育发达国家一样, 也是分层次、按不同水平进行组合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我国实行三级(层次) 训练组织体系(简称“三级训

6、练网”)。同时,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我国从只有政府一家办运动队,逐步走向多元化,出现由政府与社会各种 力量共同举办的多种类型的运动队。因此,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体系,既包括纵向 分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又包括横向分类型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我国各层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一)优秀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优秀运动队在我国是指,按国家统一布局和各地区、各单位需要设置运动 项目,由国家统一拨款,积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运动人才的运动队。 它们包括 国家队、省、直辖市、自治区运动队、解放军运动队。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 育学校的有关运动队、部分行业体协的运动队也包括其内。它们是“三级训练网” 的高级形式,

7、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工作的重点,是我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主力 军。管理优秀运动队的最高职能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人事司、经济 司以及科教司等。国家队目前主要由有关带有事业性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 理。省、直辖市、自治区运动队则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局的竞训处及其 他有关处室等职能部门管理,具体管理工作则由有关体工队、运动技术学院、训 练基地(训练中心)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解放军运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政治部、总参管理。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育校运动队,由该院校自行管理。 行业体协运动队是由各行业体协分管。(二)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包括省、市体育运动

8、学校和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 育学校的运动队。它们属于“三级训练网”的中级形式。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于 1991 年 7 月 8 日联合发布施行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指出,体育运动 学校的性质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 读训并重的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运动学校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以体育行政部门 领导为主” 。具体地说,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由省、直辖 市、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局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运动队的管理由

9、学校自行负责。 地、市一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由地、市体育局和教育局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运动队 的管理由学校自行负责。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属于中等体育专业学校 性质,运动队的管理则由该体育院校自行负责。(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简称少儿体校,又称业余体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运动 队,包括地、市、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的运动队。它们属于“三级训练网”的初级形式。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体育专项运动技 能的体育特色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 1999 年 2 月 4 日联合发布施行的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

10、法 指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 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 的体育骨干” 。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的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少年儿童 体育学校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其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 指导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的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还提出:国家鼓 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体校,办校形 式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独立办校或依附体育场馆、普通中小学办校等形式,但 举办体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 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

11、小学校(简称传统校)。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7 月18日发布施行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指出,加强对这类学校建设 与管理目的是,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 后备人才。并规定“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进行管理。传 统校分为国家、省(区、市)、普通三级,实行审定命名制度。国家级传统校由 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报,国家 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并命名。省(区、市)级传统校由省(区、市)体 育、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报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传统校应在广泛普及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特色项

12、目训练,提高学生运动 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是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主的业余俱乐部。 1999 年 6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快体育俱乐部发展和加强体育俱 乐部管理的意见强调,“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都要积极支持并在登记注册、 业务指导、管理和场地器材的配备、使用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对以 开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业余俱乐部(学校)要在师资、教学、训练等方 面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体育系统的业余体校扩大招生范围,或与企业、 中小学联合举办俱乐部。”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作为原有三级训练网的有益补 充已初步显示出自己

13、的优势。二、我国各类型运动队的组织管理我国目前高水平运动队除了体育部门办的优秀运动队以外,还有行业体育协 会办的运动队、企业联办的职业俱乐部运动队、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高校 的高水平运动队等。(一)行业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行业高水平运动队一般由各行业体协进行管理。如火车头、银鹰、前卫、邮 电、林业等体协地均建立了有关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运动会等大 型比赛。例如,中国煤矿体育协会1955年 4月4 日成立,由于历史原因,1962 年终止活动。1984 年12 月,经煤炭工业部党组批准,恢复中国煤矿体育协会。 中国煤矿体协是全国煤炭企业、事业单位按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国家批准成

14、 立具有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1993 年在国家民政部登记。女子篮球队 参加了 1955年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并获得冠军。1956I960年参加全国甲级 队比赛并保持前8名。煤矿男排1956年晋升为全国甲级队。煤矿体协的部分项 目参加年度性全国比赛,其中围棋、象棋有专业队伍,分别由平顶煤业集团公司 和开滦集团公司筹资组队。桥牌是多年的全国甲级队之一,健美项目的少量队员 有一定实力。组团参加了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运动会。(二)职业俱乐部运动队的组织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也在我国悄然兴 起,开始是足球,然后是篮球、乒乓球、排球等。西方国家的职业体育发展

15、比我 国早得多,所涉及的运动项目有足球、篮球、冰球、网球、赛车、拳击、橄榄球、 棒球以及排球、乒乓球等。职业体育俱乐部,是指拥有由职业运动员组成的、有资格参加全国职业联赛 的职业运动队的体育俱乐部。按性质可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类型。非营利 性职业体育俱乐部,大都是从业余体育俱乐部中分化出来的。一般实行“一部两 制”,即除了拥有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的职业运动队外,其余主体部分和业 余体育俱乐部大同小异。其组建一个按市场机制运行的职业运动队目的不是营 利,而是为了创收,抵补俱乐部运转所需的各项成本; 营利性职业体育俱乐部, 是完全按市场机制经营、以竞赛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以上两

16、种 类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均属经济组织系统,均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和 供需三大规律来经营专项竞技体育。由于它们在扩大体育影响、促进运动成绩提 高和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观赏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 用,因而近年来发展很快。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一般参照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施行董事会下 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及管理层负责该职业运动队日常运转。职业体育俱乐部 运动队竞赛和训练部分,是职业体育俱乐部其他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职业运 动队在竞赛和训练中的表现好坏,往往牵扯到俱乐部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社会影 响的大小。因此,职业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来讲具有头等重要 意义,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职业运动队开展的。(三)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学 院以及南京、山东、吉林、广州、天津等地方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