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文字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8150747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导论文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业导论文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业导论文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业导论文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业导论文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导论文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导论文字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导论内容提要一、专业地位及人才的社会需求二、教学计划简介三、国际贸易概论四、师资队伍、教学活动介绍五、广东外贸发展概况六、对外贸易专题一、专业地位及人才的社会需求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的依存度40以上;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税收和外汇收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外贸人才需求加入WO曾加1200万个就业机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不 同变化。加 入 WTO, 市 场 对 高 技 术 、 外 语 、 金 融 财 会 、 法 律 、 商 贸 、 旅 游 以 及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

2、的需求会迅速加强。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需要培养熟悉国情、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 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精通WO基本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各 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外贸人才的热点将集中在复合型人才上,要求语言功底好、懂法律、 通金融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谈判功底,能敏锐捕捉商机。学科要求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务操作过硬的外语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素质要求努力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相近学科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关心同学,树立集体荣誉感;遵纪守法,做模范公民。二、专业教学计划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

3、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5.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6.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7. 能够较熟练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主要课程: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与税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含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经济法、国际经济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外贸管理信息系统等。特点: 以财经类课程为基础, 以国际贸易类课程为主干, 以工程类课程为特点。公共选修课按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安排及各学期要求的学分选修。 在满足每学期各类选修课 (专业基础选修课、 专业方向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最低学分要求的前提下, 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多选。专业基础课(必修)工程制图

5、报关原理与实务财务管理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理论会计学国际金融(英文教材)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英文教材)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外贸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世界经济概论专业英语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方向选修课1. 国际商务方向:世界市场行情际商法外贸英语会话电子商务与EDI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市场调查与预测2. 国际金融:金融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国金融制度与政策国际融资国际金融市场项目投资3. 国际保险方向: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外贸运输与保险人寿保险学涉外保险保险案例分析实 习(实验)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社会调查认识实习(校外)进出口业务实习(校外)毕业

6、实习(校外)设计(论文):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外贸管理信息系统与ED课程设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中期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要求能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强, 能独立思考,追求高水准;具有优异的人格情操,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傲,有积极的 自我意识和价值观,能从容应对变化与挫折,勇于承担责任,有良好 的自我调控能力。三、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学说是经济学各分支中的一个古老的学科国际贸易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国际贸易理

7、论简介1.亚当 .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亚当 斯密(Adan Smith 1723 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他著名的文章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系统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涉工商业活动,反对建立任何组织,主张放任主义,进行自由竞争。评述解释了产生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推动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不能解释处于优势的发达国家与处于劣势的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2.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

8、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异,就会有价格上的相对差 异,就存在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就能够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大卫 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 1823)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思想,颂扬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废除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评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成为各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一国最佳贸易政策的选择是自由贸易政策各国可以通过国际分工获得比较优势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3.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生产商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密集型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一国应出口那些含有本国供应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进口那些含有本国供应稀缺而价

9、格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4.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相同产业部门内部大量进行的制成品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产业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贸易双方在同一产业中既出口又进口同类异质产 品。(汽车、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建立:国际分工深入到相同产业部门内部。同一产 业部门内部不同品种、不同工序、不同零部件的国际分工。小结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使用比较优势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 合适的环境:市场进入比较容易、政府干预相对温和。新国际贸易理论: 各国利用各自企业 (产业) 的知识资本等垄断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是将技术进步、 不完全竞争和经济增长等问题结合考虑。贸易壁垒赞同贸易保护的

10、理论幼稚产业保护论美国:汉密尔顿(A. Hamilton )德国:李斯特(F. List )主张对本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和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实行保护,以逐步扶持国际竞争力。保护就业论主张通过增加征收进口税抑制进口需求,促使国内闲置生产 要素投入进口竞争产业部门,增加就业量。贸易条件论在一定条件下一国通过保护贸易措施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一国采取关税手段压低对商品的进口,从而迫使商品的国 际价格下降,再以较低的价格进口,达到改善贸易条件的目的。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 100例题某国以1990年为基期,当时的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和

11、贸易条件指数 均为100。在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 5%,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升10%,该国200弭的贸易条件指数为多少?国际贸易是什么状况?计算:贸易条件指数=(95/110) X 100=86.36该国2000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远的丝绸古道,使绚丽的中国丝绸成为亚欧各国王室的珍品 庞大的 郑和船队 , 沟通 了 中 国与亚非30余 国 的 政治经济 往来1840年 ,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的 坚 船 利 炮 , 轰 开 了 中 国 的 大 门 。 其 后 百 多 年 间,旧中国的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 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外贸易也

12、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及其豢养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 ,从1845年起又霸 占了中 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自 1882年至1913年,各通商口岸的外商由440家猛增到3805家,向商品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其他领域, 迅速扩张它们的势力, 从而完全控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外汇、金融、航运、保险、商品检验等。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因而,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生丝、茶叶、桐油、猪鬃、大豆、花生、锑、钨等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进口商品除鸦片外,主要是棉毛织品、煤油、汽油、香烟、洋酒、食品罐头、糖果、

13、化妆品、玻璃丝袜等消费品和奢侈品。进口:自1873至1947 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的 10。中 国的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它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是随着它们的经济、政治实力的消长而变化的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 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80以上,几乎处于独占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和美国趁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了对华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中 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和不等价交换的境地。 帝国主义对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对外贸易自1877年至1949年的73年间,年年入超,总额

14、达64亿美元,造成金银大量外流,财政经济陷入困境。帝 国主义凭借其对中国外贸的控制权, 肆意扩大中国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原料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 通过不等价交换, 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比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我国目前已经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地。外经贸的不断发展, 推动我国的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外贸外汇体制以及整个市场运行体制改革, 加快了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进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依然很小,目前仅为 3左右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方式尚未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利用外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已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 到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电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大型跨 国 公 司来华投资踊跃 , 世界500强 中 已有400多家 来华投 资 。外资在主要工业投资比重机械加工 能源工业 化学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27. 715. 410. 69. 6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