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811342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公输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输【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感悟墨子论辩语言的逻辑严密美。说明:公输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课文所选这段文字是通过墨子劝说公输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下其政治主张的意义,然后以“读”来走近文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可以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让学生读读想想译译评评,通过在教师点拨下朗读关键句来整体感知情节;通过分角色朗

2、读来揣摩人物形象,在朗读中体味到墨子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说理方法;在朗读中体味到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朗读,疏通句意,感受到墨子的勇敢、善辩和“非攻”的思想。2、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说明:课文里的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在和公输盘的对话中,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是最精彩的。教师重点要让学生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墨子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特别是迫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后,从“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各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义不杀少而杀众”

3、一句,揭示了其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至此,才能真正体会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说理技巧和雄辩家的风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激趣导入1、 请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故事。2、 想想:如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怎样?3、 今天介绍一位古代的先哲,他在辩论中就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方哑口无言,他,就是墨子。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明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让人哑口无言、黔驴技穷从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能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下面要教授的墨子的语言特点有了感性的“浅认识”。背景介绍结合课文注释(1),请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要求:在50字

4、左右,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忌照读下载的资料)交流资料,需补充落实有关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墨子主张“兼爱”(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非攻”(反对掠夺性的战争)(2) 当时楚强宋弱,宋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周围的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在肯定学生收集的资料之余,教师要及时对信息进行删选,强调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注释,初读全文:1、 请学生做老师,彼此提问,检查关键词的掌握情况。2、 熟悉课文内

5、容: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哪里可看出这件事性命攸关,刻不容缓,墨子不辞辛劳的?墨子与公输盘的斗争结果如何?1、 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如:之(多义)、命、藉、说、请、固、类2、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出并翻译下列句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给楚国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服。(公输盘被说服了。)1、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为下文疏通句意做准备。2、教师通过对关键句的提问、点拨,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读想想找找译译,了解文章大意,

6、为后文进一步研习作准备。深入研读1、 让我们看看墨子是如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1)、分角色朗读,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读出相应的语气。(2)、请学生点评、再读、结合范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落实对关键句子的翻译,体会人物的形象。2、想象一下,墨子如果开门见山,会让公输盘停止攻宋吗?结果会如何?1、落实关键句子的翻译及语气:公输盘: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疑问语气,恭敬中带着客套。吾义固不杀人。(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虚伪、一本正经又掩饰不住的傲慢。墨子: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杀掉他。)-祈使语气,显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义。请献千金。(请让我献

7、给你千金)-语气中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吸引对方注意力,迫使他表态,从而中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看似轻描淡写中又咄咄逼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知而不争,不可谓忠;(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你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沙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的道理。)-至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2、明确:墨

8、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墨子就是这样用类比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诱-激驳”把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让他有口难辩。1、疏通句意、积累文言词语是很重要的,但若纯粹的“串讲”会流

9、于形式,造成学生“审美疲劳”,所以在结合“人物”和“情节”这两大要素的基础上,落实疏通句意,能延长学生的兴奋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更好地在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形象。2、有助于体会墨子论辩语言的逻辑严密美。总结要点为什么有人评价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文章?明确:情节起伏美: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去见公输盘,没有阻战,却请其杀人。人物鲜明美:如墨子的机智善辩、从容镇定;公输盘的虚伪。语言逻辑美:如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正确的观点,再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他的行为与观点想违背,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小结写作特色迁移扩展选文中公输盘是理屈词穷了,但

10、他真的心服口服了吗?想象一下,他还会使用什么阴谋,而如果你是墨子,又会如何应对呢?1、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续补的情节。2、 在发挥自己想象的基础上,课外阅读原文中后两个片段,加深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公输原文还有两个情节:即墨子见楚王、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在写作特色上与课文相似,可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再通过课外阅读,找到答案,从而扩大阅读面,更加深对墨子作品的理解。【思路点拨】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建议还可以从详略的安排上来学习课文。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疏通句意,复述梗概后,让学

11、生明确哪部分内容详写,而在详写的墨子和公输盘的交锋过程中,又有哪一环节详写?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认识到在劝说中,墨子的第三次发言最为重要,其抓住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通过五个“不可谓”,全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使其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这一段最能体现墨子的机智善辩和镇定自若,所以详写。而前两次对话是为了诱敌,所以不宜展开。而楚要攻宋和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仅是交代背景,与文章主题的关系不大,所以略写。这样的详略安排是能体现墨子语言的逻辑美。【练习举隅】1、用现代汉语扩写课文,在合理想像的基础上,充实文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2、课外阅读墨子公输原文,体会与课文内容在写法和组织材料上的异同。3、课外阅读其他诸子散文作品,摘录与墨子说理风格相类似的片断,在课堂上交流。(选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