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空间心理需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09561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空间心理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空间心理需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空间心理需求住宅是为居住者“人”服务的,因此住宅内部的功能空间首先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一、人的基本需求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要求人的需求与生俱有,并随着大自然的演变,具有某种天然的合理性。“需要”作为一个 心理学的名词,它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的某种要求。而“衣食住行”则是人最基本的 生理需求。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成长动机论中提出了“需要的层 次论”。依照需要的重要性和先后出现的顺序,马斯洛将它们排成不同等级,组成塔形,各 层次之间相互重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基 本上可分为下列六个层级:1、生理的需要,如饥、渴、寒、暖等;2、

2、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情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4、尊重的需要, 如威信、自尊、受到人们的尊重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这一“需要”的层级理论分为生理和心理需求两个层次,第一、二级需要是最基本的人 的生理需求层次,即在住宅中,最基本应该具备满足人的遮风避雨和睡眠(卧室)、饮食(厨 房)、便溺(卫生间)等需求的空间;也可以说,正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决定了住宅的基本功 能空间。第三至第六层级需要是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层次,它们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 这些心理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而凸显。在住宅

3、中,则可以根 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别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如起居室、客厅提供了家 庭成员团聚、会见客人的空间,满足了人的“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工作室、书房提供了 学习和展示才能的空间,满足了人的“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同时,这一“需要”的层级理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发展中国 家,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占优势;而发达国家主要是社交和归属需要占优势;自我实现需要 占优势的情况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需要模式。我国 21 世纪初叶至中叶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温饱型的社会,因此小康住宅的内部功 能空间应该在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而和谐社会则要加入人们对居住安全、 居住公

4、平的心理需求,因此和谐人居更应强调以人为本,以追求居住质量为根本目的,树立 “建筑与环境”并重的观念,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设计,营造新的人居环境,实现空间 环境满足人的活动需求,生活环境有益人的生理需求,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文化环 境陶冶人的素质需求,人文环境照顾人的交往需求,智能环境实现人的信息需求,管理环境 符合人的方便需求,社会环境让人满足安全信赖需求。二、居住者的行为模式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要求人是住宅的行为主体,是居住行为的实践者。居住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 方式。人类最早的建筑活动就是“定居”活动,“定居”活动体现在物质环境上的最基本形 式就是“住所”。当人们能够

5、在环境中定向或与环境认同,他才能定居,因此定居的意义超 出遮蔽物,它意味着定居场所就是生活发生的空间,这便将人类的生活与定居的住所联系了 起来。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出人们是在居所中体验和感知人类的最基本、最本原和最宝贵的 生活、经历和经验。墨西哥建筑师巴瑞甘对住宅有着深刻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住宅是个人 的休憩之地,是最后的避难所,是人们得以维生的据点,是人们在世界上得以生存、维持和 发展的出发点,它是一个充满情感,是一个令人梦绕情系之所。居住建筑及其环境不单单是 居住行为的载体,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它还具有锻造品德、滋养事业的价值取向。居住行为分析是住宅设计的基础,居住行为不仅是维持生活机能之必需

6、,还担负着社 会赋予的职责。居住行为主要分四种类型:1、基本行为,即生理行为,属第一生活范畴, 如进食、睡觉、便溺等;2、家务行为,以保证基本行为的实施,如炊事、洗涮等,它与经 济状况、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有关;3、文化行为,即精神生活行为,这类行为依据个体的 不同而差别很大;4、社会行为,如邻里交往,外出购物等。居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也是基本的行为方式,居住空间与环境则是这种行为方式的外在 表达,是生活方式的载体,是物质空间经由人的理解,融铸到生活方式之中的生活空间,是 居住功能与精神意义的集合体,是含有社会约定的空间形式,具有邻近性、生长性、选择性、 归属感和文化意义的特征。不同的居住行为需要

7、不同的功能空间。如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区别很大,它所要 求的功能空间厨房与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又如一些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宗教礼仪和生 活习惯,对便溺、团聚等功能空间有特殊的要求,等等。三、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对住宅功能空间的要求生活方式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民族、阶级、群体及个人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种 活动的总和。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不同社会、不同 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职业的个人和群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以个人和家庭两种方式存在。这两种生活方式对住宅功能空间均有直 接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活单

8、位,住宅是家庭的载体。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促使人们对现有住宅空间及其建筑形式进行改进,直至达到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此时, 现实往往与理想形成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就是住宅功能空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每一历史时期的住宅形态都深深印记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历史特征。如卧室和起居室关系 变化的三个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卧、起合一型;80 年代后期,卧、起分离型(小厅 大卧型);近年来,卧、起分离型(小卧大起多储藏型)。相应地,厨房和卫生间的关系变化 也为三个阶段:厨卫多家共用型、厨卫独用型、厨卫功能细化型。家庭生活方式对住宅功能空间的影响和制约是通过居住功能要求这个中介得以实现的。 住宅

9、功能空间是以满足居住功能要求为根本目的的,它应该适应变化的家庭生活方式。同时 住宅建筑的进化和空间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综上所述,住宅功能空间与家庭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辩证统一。家庭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客观上起着控制作用。住宅功能空间的发展变化既是一 个客观必然过程,又是一个由人参与、由人选择的主观参与过程黑白搭配总能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时尚的气息。客厅空间的设计可以说深 得现代简约风格的精髓。整体采用经典的黑白灰配色方案,通过沙发、电视柜、顶面等与电 视背景墙形成鲜明对比,也难怪说黑白灰是永不落伍的色彩搭配。黑白对比是很强烈的,设 计

10、师为了避免这种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审美疲劳,电视背景墙使用了很大面积的灰色作为调 和,这种灰色也让空间色彩更富层次感。沙发的靠枕、挂画等都在空间中起到了呼应的效果,让整个空间不至于显得呆板。总体来看,黑白灰色配色方案让整个客厅彰显时尚之外不失舒适、温馨。餐厅使用了白灰搭配,简单的餐桌。但颜色过于单调,餐厅色彩宜以明朗轻快的色调为 主,最适合用的是橙色以及相同色相的姐妹色。这两种色彩都有刺激食欲的功效。它们不仅 能给人以温馨感,而且能提高进餐者的兴致。可以在局部添加上一些明快的色彩。整体色彩 搭配时,还应注意地面色调宜深,墙面可用中间色调,天花板色调则宜浅,以增加稳重感。 餐厅的灯光是悬挂吊灯,灯

11、光接近日光的节能灯,明亮、柔和、自然,但也单一, 在不同 的时间、季节及心理状态下,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会有所变化,这时,可利用灯光来调节室内 色彩气氛,以达到利于饮食的目的。卧室的设计温馨自然,藤编的床的表面,床头柜自然感十足,浅棕色的藤编和深棕色的床单 协调统一。浅灰色墙纸提升了房间的整体亮度,粉色窗帘给卧室增添女人味。窗户较大,白天可利用自然光采光,床头两边的小台灯方便晚上照明,颜色与床单相呼应,整体色调和谐统理3陛修容网卫生间的黑白搭配干净整洁大方,一组灯光隐藏在镜子后面,天花板上安装筒灯,因为 是明卫,有一定的自然光线,如果不在卫生间化妆这些灯光已经足够。一面墙和地面采用黑 色处理,使空间略显狭小,在黑色墙面上安装大的镜面可以使空间看起来大些。因为卫生间 较小,若多使用一些浅的色彩会让空间看起更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