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807608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

2、代化的指导意见(冀政发20155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3号)编制本规划,主要明确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任务。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一、发展现状(一)国外发展现状当前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已从工业化专用体系走向大规模通用体系,以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构配件、建筑部品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与日本主要以钢结构+预制外墙挂板为主,钢结构普通住宅在美日欧等国家主要采用轻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高层建筑在日本等国主要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外墙

3、挂板为主。现代木结构大量应用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低层普通住宅。融合了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现代木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混合结构主要应用在德国。(二)国内发展现状政策引导循序渐进,推动力度逐步加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技术体系逐步形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项目的推广,装配式建筑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

4、筑结构体系、部品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批准了11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示范)城市和59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通过试点引路,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建筑业转型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要求全市范围内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同时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并通过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2016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实施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三)

5、我省发展形势1.发展现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自2015年以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490万平方米;落实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420套,其中竣工135套,在建90套。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2016年6月,省政府印发加快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方案,提出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仓储设施中全力推广钢结构,在适宜的市政基础设施中优先采用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积极稳妥地推进钢结构应用,促进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和

6、转型升级。2017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组织推动力度不断加强。省政府建立了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的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全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2015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观摩座谈会暨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安排部署全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2016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钢结构建筑观摩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会议明

7、确,自2016年起,各市要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为重点,每年至少开工建设10万到1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颁布实施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与设备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等5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地方标准和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表示方法及示例等7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印发了河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定额(试行)河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量清单(试行)。正在编制建筑用钢型材标准等5部钢结构建筑地方标准、交错层积木(CLT)结

8、构应用技术规程和河北省钢结构建筑工程定额及工程量清单。产业基础逐步形成。近年来,我省设计、开发、施工、部品生产等企业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动了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全省有5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16个省基地,涵盖预制构件、建筑部品、新型墙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产能60万立方米,钢构件年设计产能178万吨,木构件年设计产能1万立方米,具备了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基础。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自2013年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试点县、国家级和省级基地企业、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石家庄、

9、秦皇岛、唐山、保定、邯郸等5个综合试点城市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企业培育、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涉县、唐山市丰润区、平山县等县(市、区)积极推动农村住宅转变建造方式,开展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基地企业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2.存在问题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虽然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规范基本齐全,不影响当前推广装配式建筑,但针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二是有效需求不足。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可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均衡

10、,产业链不健全,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推进。三是建设管理模式亟需转变。适应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管和竣工验收等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完善。四是人才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专业培训力度不足,各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缺乏。3.面临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新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实施,我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在政策协同、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将逐步成熟,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借助北京、天津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实现关键技术和创新模式的突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为我省建筑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参与区域竞争带来新的空间。环境保护约束加大带来新契机。装配式建造方

11、式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扬尘和噪音,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具有绿色建造、低碳发展的特点,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面对京津冀地区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装配式建筑更加适合我省节能减排和绿色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发展。我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为钢结构建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建筑工业化步伐加快,推动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产业正从手工操作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有力地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需求。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保障性安居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深

12、入推进,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和人口转移,我省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极大的市场需求。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发展要求,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建造方式为主线,以科技管理创新为手段,以人才队伍为基础,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试点示范带动与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加快形成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13、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构建产业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创造发展环境。市场主导,示范带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试点为样板,整合市场资源,理顺产业关系,激发市场需求,增强市场供给,引导企业深入开展装配式建筑建设试点工作,带动我省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以装配式建筑发展为契机,加快推动我省建筑业、钢铁产业和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作,共同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服务京津市场为带动,深入开展区域协作,推进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共同营

14、造京津冀绿色发展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环境、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技术体系基本完备,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基本建立,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应用逐步成熟,形成能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和服务体系。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结合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到2020年,培育2个国家级装配

15、式建筑示范城市、2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3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展望到2025年,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完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装配式建造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专栏1: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0年指标属性示范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个预期性指标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20个约束性指标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约束性指标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80个约束性指标科技进步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100%预期性指标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周期缩短25%约束性指标人才发展领军人才15-30人预期性指标高级管理人才900-1500人预期性指标高级技能人才9000-15000人预期性指标续专栏1: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0年指标属性规模效应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10%约束性指标中高层新建装配式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100%约束性指标产业集聚产业示范园区5个预期性指标产业联盟3个预期性指标龙头骨干企业30个约束性指标三、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