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806232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广香第九周语文备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0.司马光本学期总第52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课型: 新授主备人 :刘广香 复备人:刘广香 授课日期:4.29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生字卡、月亮挂图、白板。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一、创设谈话情境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教认生字“司”。

2、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二、对话平台:1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2识字:(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 和“ 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3写字:(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4讨

3、论(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课题:20、司马光本学期总第53课时 本单元第7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刘广香 复备人:刘广香 授课日期:4.30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

4、、果断救人的品质。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一、对话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二、读议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1引导学生阅读

5、“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 “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四、背诵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五、讨论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联系生活,适当拓展。依托文本,超越文

6、本。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从这一段的内容中找找,给老师讲讲好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出示课文插图,提了个问题:“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

7、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同学不约而同地模仿起来,可爱的邬如涵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好“用力”啊!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学了课文以后,你明白了道理什么”有的学生说不出来。改进措施:“道理”一词,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今后在教学中强化这方面的迅,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题:21.称象本学期总第54课时 本单元第8课时 课型:精读 主备人 :刘广香 复备人:刘广香 授课日期:4.3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

8、、“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教具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白板。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活动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一、导入。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二、学习2、3段。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板块一: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

9、?(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3.学习板块二。板块二: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10、“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板块三: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2.学生回答。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2)自由读课文。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板块四: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

11、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围绕重点,以曹操对官员们和曹冲提出办法的不同态度来抓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朗读。以读为本,突出低年级的训练重点。运用教学课件,学生提供素材和相关资料,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读懂句子,理解句与句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体会感悟语言,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课题:21.称象本学期总第55课时 本单元第9课时 课型:精读 主备人 :刘广香 复备人:刘广香 授课日期:5.02 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白板。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复习旧知。1.

12、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板块二:学习第四段。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

13、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3.朗读指导。板块二: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办法,向学习曹冲。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很多学生都对这个故事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