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______ B.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2.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无法回答[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古代乐器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③说:通“悦”,喜欢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4. 阅读实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2)学而不思则罔[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5. 课内阅读梁国________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________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将课文补充完整[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 )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杨氏之子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
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特点[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__________[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鸿鹄:天鹅[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B.惟弈秋之为听:只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甚:______________未:______________夫子: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9. 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③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⑥之,元方入门不顾⑦注释:①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舍弃,抛弃④不,通“否”⑤委:丢下,舍弃⑥引:拉⑦顾:回头看[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离开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1)待君久不至,已去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和其他人先离开了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3]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A.陈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1)(________)过中不至(2)(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4]《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聪明、勇敢、识礼、有节,_________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10.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_____________ 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 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2.“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外阅读我能行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 青) 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 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 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维也纳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 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 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花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