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804844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课程建设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肆本科课程建设规划(2014-2020年)蚁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落实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 制定本规划。肇一、现状分析蒄 我院自 2014年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螄 1. 构建“三平台 +二模块”的课程体系。 2014年,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

2、素质课两个小模块, 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 专业大类基础, 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 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科竞赛活动、 志愿者活动、 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 10个学分。袁 2. 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3门,省级精品

3、课程 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双语课程 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蒈 3.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 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方面, 鼓励教师采用

4、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膆目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蒃二、指导思想袁 2014-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 以“规范管理、 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好一批国、省、院三级精品开放课程和院级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加大“双语”课程、探究式课程、

5、项目驱动式课程等课程教学改革力度;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课程中心资源库建设, 使学院课程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衿三、总体目标蚄 2014-2020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三平台+两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规范课程管理,严格课程准入,稳步推进课程整合;开展课程评估,开设三轮以上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成一批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加快推进“双语”课程、探究式课程、项目驱动式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进程;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大力开展素质能力拓展和

6、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设一批人文科技素质教育精品课程;以课程中心为平台, 加快精品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构建基于网络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节 到2020年,建成 100门左右院级优质课程、 40门左右院级示范课程;推进学院网络视频精品课程建设,建成 1-2 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 10门以上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形成国家、省、院三级精品开放课程体系。以示范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为引领,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全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羁四、主要任务羆 1. 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大力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 科学编制课

7、程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对课程质量进行全覆盖评价, 建立不合格课程退出机制, 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和示范课程。 加强严格对新开课和教师上新课的管理。加强教研室对课程的管理,完善课程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加强对教学日志、教学进度、教案、试卷及分析、课程总结等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及管理, 建设一批科技人文素质教育精品课程。 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素质教育活动, 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效性。 推进课程建设 “质量工程”,加强双语课程、探究式示范课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其示范性。莆 2. 加强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加强课程组及课程负责人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鼓励

8、学术水平高、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工作,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通过引进、顶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增加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教师数量; 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学团队,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肁 3. 优化“三平台二模块”课程体系。在加强通识基础课程的同时,加大人文科技通识素质课程建设力度, 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夯实专业基础课程,精炼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延伸职业素养课程, 突出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专业基础能力、 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发展创

9、新能力设置实践环节, 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继续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开展素质能力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肁 4. 深化通识基础课程改革。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嵌入式”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实效性; 继续推行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稳步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莇 5. 注重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的制(修)订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积极选用获国

10、家规划教材或省部级优秀教材,提高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使用率 , 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自编教材(讲义)、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和习题集,结合“卓越计划”实施,开发一批校企合作课程。袃 6.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加大“双语”课程教学力度,鼓励以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加大课程中心资源库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和电子等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积极构建与新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推动我院教学改

11、革不断深入。肄 7. 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包含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实验实训教师、技术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 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广泛开展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将多媒体技术、 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工程技术实际, 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12、、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开发实施校企合作课程,促进校企协同育人。膁 8. 稳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制科学的课程考核大纲;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实现课程考核形式多元化;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做好过程考核记录,严格命题、审题、考核方式、组卷、评分、试卷分析与总结等考核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试题库(试卷库),推行教考分离。螇 9. 加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自己制作和使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快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13、 搭建更多的网上教学平台,吸引更多地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薅 到2020年,我院现有的精品视频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全部进入学院课程中心。在此基础上, 录播 30门左右的院级示范课程, 重点引进东西部课程联盟等网站的优质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80-100 门。袂五、保障措施芁 1.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与任务要求, 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我院实际情况, 开展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理念大讨论,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加

14、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膈 2.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程建设工作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切实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课程建设实施院、教学单位、 教研室等三级负责制,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学院课程建设,并协助学院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研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检查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情况。 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小组负责指导本教学单位制订课程建设规范,并组织课程建设检查与评估, 各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课程的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采取分期、分批、分级、分层次方法进行,成熟一批建设一批验收一批

15、。羃 3. 重视课程建设教研教改,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动力,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保证课程建设内容的不断更新,学院将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 以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内容的研究项目, 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薁 4.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为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目标, 学院设立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 用于支持精品开放课程与多媒体课件、优质和示范课程、 “双语”课程等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莁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我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