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799296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共4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年级:高中一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再别康桥主讲人 李军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任何一项活动,开始都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好的老师总是可以在一开始给学生学习的激情。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技能。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分析寄寓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分析

2、、鉴赏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根据意象、意境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 分析意象,描绘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时间分配导入课程(3 分钟); 引入意象:(4 分钟) 分析讨论时间(5分钟) 整体感知(2 分钟) 示范分析:(5分钟) 具体赏析 (20 分钟)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媒体311520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再有了一定 的了解,康桥对于徐志摩而言,不只是风光宜人、 景物清新的求学之地,更是徐志摩精神的家园, 康桥被徐志摩称做: “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源泉, 精神依恋的故乡” ,康桥的自然风光不仅开启了诗 人的心灵,也寄寓了诗人精神的向

3、往。那么这节 课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二、整体感知,巩固上一节课重点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检查上一节课的掌握程 度。师: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的朗诵技巧,大家说,我们朗诵诗歌要注意些什么 啊? 师:好,全体同学读一遍,注意把握技巧! 师:好,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掌握得不错 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对作者所描写的康桥 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师:嗯,对,可以说是风光如画。 那是否记得苏轼评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师:那,如今徐志摩的再是不是也可以说是 诗中有画呢? 师:通过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来呢? 师:对, 意象就是指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

4、而意象的组合就构成意境。 徐志摩诗人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 灵性完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世界 上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河的美令我们向往, 其实, 再又何尝不是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下 面,大家仔细地默读这首诗,在默读的过程中打 开你的想象,融入这首诗,体会徐志摩的诗歌带 给我们一幅幅美丽而眷恋的画面,结合文章的意 象,说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钟 2 分钟时间)师:好,现在老师先对第一节做个示范分析: 第一节,连用三个 轻轻地 云彩意象 我仿佛看到: 诗人踮起脚步轻盈的走来, 漫步在康桥边,充满着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画面中有美丽的教学楼,迷人的晚霞和横亘在康

5、河上的康桥,诗人今天故地重游,想要去寻找老师和同学们,可是,一晃几年就这么过去了,物是人非,没有送行的友人,只有西天的云彩和他挥手告别。老师从三个轻轻地、 云彩等意象中, 描绘了一 幅“挥手作别图” ,老师感受到了诗人离别的惆怅和难舍难分的心情。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诗人是 1928 年第三次回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康桥,这首诗是写于他回国的途中,下面让我们开始徐志摩的寻梦之旅。 这一节描写了云彩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难舍难分的情感(板书:寻梦 云彩 难舍难分) 通过老师的示范,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让同学们掌握方法,解读一首诗歌,可以把握住) 就是:从哪几个意象中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

6、画面,然后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情?师:好,现在谁来分析下第二节?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总结分析:金柳拟化成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无情的柳变成了多情的女子;因了诗人的多情,诗人与康河柳的分别演绎成了与新娘的惜别。师:好,作者从上一节在回国图中的寻梦到此时已沉浸在康桥的美景中,第二节是通过金柳等意象, 传达出作者的无限欢喜之情(板书: 入梦 金柳 欢喜) 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来说说对第三节的见解 啊?大家注意下这个“青荇” 诗经里写到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可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青荇 是一种起兴物, 引出淑女而梦寐求之 ,诗人看到

7、水里的青荇突然间就想起了心仪的姑娘,大家说是谁啊?所以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不愿离去。 “招摇”二字把“青荇”拟人化,仿佛“青 荇”在向他招手致意。所以诗人目睹此景时在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康桥和母校的留恋。师:好,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我一起来按照这个模式来总结下,通过水草、青荇,表达出诗人 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板书:作者 情感 生:青荇 留恋)作业:背诵全文。谈话导入板书:再别康桥指导诵读引出意象意境概念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意象学生积极思考,总结方法,自行分析诗歌意象意境引导学生找出意象,修辞手法,画面,情感分析意象,意境,感悟作者情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认真听,并认真使用技巧朗读生:节奏,停顿和感情的投入学生全体诵读生:美丽生:是的生:金柳,青荇等意象学生认真听学生自己总结诗歌分析方法,提高鉴赏,审美的能力学生积极思考并体会学生分析回答学生试着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生:金柳,欢喜学生找出意象,修辞手法,画面,情感学生认真听生:林徽因朗读录音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基础较差,预习不到位,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鉴于此,今后需加强学生预习。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