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79737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原因与发展思路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主要缘由与开展思路探讨我国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国,农区养羊业开展是我国畜牧业经济重要组成局部。而目前我国广袤农区肉羊养殖规模普遍较小,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为饲养单元养殖模式,效益较低。随着近年来农区畜牧构造调整,草食畜牧业得到了较大开展。农区也自发涌现出了一批100只规模以上专业户。但受技术、资金、社会化效劳体系建立以及农夫文化、管理水平及心理因素待等条件制约,大多规模养羊专业户坚持不到二年,甚至不到一年就宣告失败,而未获得大规模、高效益结果。1、农区规模养羊失败主要缘由1.1没有科学规划和测算而盲目上马,导致规模养羊失败。近年来羊肉市场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羊肉价格处于高价运

2、行且相对稳定,许多养殖户觉得有利可图,没有考虑到地理位置是否适宜,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各方面资源是否具备而盲目上规模,超出了自身经营管理实力。难以获得准备效益。场址选择不合理,没有因地制宜。某山场自然载畜量只有50只左右,而某些养殖户租凭后在那里建起100只以上规模羊场,导致过度放牧,不到半年荒山就成了秃山,人工种草又没跟上,羊群失去了生存资源;有些羊场未考虑实际状况,只要有山场就行,可没想到山场四周零星庄稼地繁多,羊场建在庄稼林中,一旦出牧,就会糟蹋农作物。每天有扯不完皮,最终养主不得不予以赔偿,今日赔100元,明天赔200元,一年下来仅赔偿费就是几千元,最终将自已赔了进去。劳力无保障,所

3、用劳动力与其从事劳动不相适宜。大多数农区规模养羊户所用劳力都是有家里老或小,或雇用老、弱、小半劳动力,靠他们担负起体力重,管理要求高、技术性强饲养活动,可谓无能为力。假设雇用员工还要支付每月不少于500元工资,到头来,既使赚了钱,把工资、费用已开,所剩无几,白忙活一场,不如不干。技术力气缺乏,高价聘请技术员耗资过大。大多数养殖户刚上马时自已不懂技术或似懂非懂,涉入实际后,没方法对羊只进展科学管理和保健,疫病多发、难以限制不得高薪请人,一年屡次,耗去大量医疗费而得不偿失。资金不雄厚,难以维系正常生产开支。许多规模养殖户起先筹集了几万元钱,但他们没有合理资金运用准备,认为羊就是吃草费用少,一起先就

4、把资金大局部用于建羊舍、购羊种上,等到羊场办起来了手上却没了资金,接下来饲料费,防疫消毒费、医药费、人工工资、越科饲草贮备等全无,只有靠东借西赁或卖几只羊来维系,一年下来羊也卖完了,还欠下了“一屁股债”。1.2科学饲养管理观念不强,导致规模养羊失败。重羊群数量,轻品种质量。我国农区辐面宽敞,生态条件各异,各地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了一批绵、山羊品种。这些当地品种具有成熟早、而粗饲、繁殖率高等特点,如十堰地区马头山羊、四川南江黄羊、宜昌白山羊等。在当地养羊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品种构造中各方面性能高品种比例不大,同一品种内生产性能凹凸变异 范围大。大局部品种普遍存在肉用性能缺陷,与

5、国外优良品种比差距很大。如产于法国夏洛来肉用波尔山羊、澳洲无角陶赛特等优良品种体躯大,后躯饱满,肉用性能好,成年母羊7090kg,公羊平均体重110kg以上,繁殖率16%20%,生长速度快羔羊期及增重300g以上,饲料转化率高。但这些品种价格较高,大多农区养殖户为节约本钱,增大养殖量很少引用,而选择了国内地方品种,且头发胡子一把抓,造成种群繁杂、质量不高。群体构造不科学,多数规模羊场公母比例搭配不合理,没有适时庵、选育,老母羊比例大,年青适龄能繁母羊比例占不到40%。导致根本母羊群繁殖率低,产出羔羊体质差,成活率,生产实力上不去。科学分栏饲养没跟上。多数养殖户公母不分栏,老幼不分栏,强弱不分栏

6、,混群饲养,导致乱交乱配所产羊仔生产性能差。羊群采食不匀整,形成强越强,弱越弱,甚至缺乏养分而死亡,整体增长水平低下。越冬饲料准备缺乏,缺乏保暖揭措施。一般状况下羊采食时间需7小时以上牧草足够地方方可满足生理需求,冬季天短,牧草枯萎不充分,既使可全天放牧尚需归牧后补饲精粗料,而大多数羊场没有准备足够精、粗料,补饲较少甚至没有,羊群生理养分需求达不到,体弱多病,死亡率增高。对于冬羔,既无保暖措施,又无补奶准备,母羊因养分缺乏也不能正常提高供乳汁。羔羊成活率低,一年下来,羊群规模不仅没有增加甚至下滑,哪来效益可言,只好洗手不干。环境卫生条件差,寄生虫病多发,影响羊只正常生长发育。无科学疫病防治和保

7、健体系。通常状况下,规模羊场要结合羊生理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重点疫病防疫,免疫准备如羊炭疽、羊黑疫、羊快疫、羔羊痢、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普遍病防治,圈舍保洁消毒等一套严密防治方案,做到防重于治,削减疫病发生,而农区大多数规模养殖户往往不够重视或做不到位,导致疫病多发,一旦出现,只好接受应急措施,按住这头,撬了那头,同时在养羊生产中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病,通常如羊口疮、羊痘、羊疥螨等,这些病的确很难缠,养殖户缺乏实践经验,通常接受一般性常用药物,时间长了,产生耐药性,无治疗效果,疾病无法限制而不断扩散,导致全年都在防疫、治病,耗资巨大且效果,最终被疾病“撩倒”。以上分析了当前农区规模养羊失败主

8、要症结,变更了这些农户规模养羊会有所起色,但要真正实现农区养羊规模化、产业化尚欠不够,须要探讨科学开展之路。2、农区规模养羊开展思路探讨我国农区规模养羊虽在不断兴起,但真正上档次,高效益并不多见,要使农区养羊安康有序开展,做大做强羊产业,单靠千家万户百姓自已是开展不起来。各地政府畜牧部门应转变观念、提高相识,把农区养羊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2.1提高农区养羊生产主要措施正确相识农区养羊在农村经济中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养羊是牧区事情,而无视养羊业在农业经济开展中作用,而事实上农区羊肉产量大大超过牧区,农区养羊业在我国养羊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区人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重要来源,年存栏母羊

9、100只羊场饲养管理好状况下纯收入可达10000元以上。特别是在农区推广人工种草、退耕还林种草、林间果园套草、秸秆氨化处理、舍饲圈养、粪便集中处理等系列技术,有利于绿化山地面积,保持水土,实现环境、生产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库区特别是南水北调水源区意义重为重大。确立以生产肉羊为主开展战略,农区羊业应以开展肉用性能为主,建立适应羊杂交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开展,我国农业面临巨大挑距,一是人口数量在相当时期内将接着增长;二是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在现有根底上不行能显著增加;三是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畜产品需求量增加;四是牧区草原进一步退化,靠牧区增加牛、羊肉产量潜力不大。因此,必需在农区

10、大力开展草食家畜,而在养羊业中应接受以开展生产肉羊为主战略措施,这是可以实现。2005年我国羊肉80%左右来自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区开展肉羊生产潜力很大。同时,中国要由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必需使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产值50%以上,而开展农区畜牧业是重要一环,农区养羊以生产肉羊为主战略措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农区开展节粮型畜牧业势必趋势和选择,它将缓解我国粮食供需予盾和改善饮食构造做出奉献。经过多年实践,在十堰地区已慢慢形成以本地山羊为母本,引进努比为第一父本,波尔山羊为其次父本波努本三元杂交模式,其杂交羊具有生长快、体型大、肉用性能好、抗病力强等特点,6月龄体重可达30公斤左右,是值得应用和推广

11、很好杂交模式。遵照羊生理须要,结合地域特点,合理配置饲料,踊跃推行舍饲圈养生产。农区大局部地区普遍存在放牧地缺乏,特别是冬春季节。牧草进入枯黄期,牧草纤维素物质含量和消化率低,直到次年5月牧草起先返青,在这长达56个月时间里,仅仅依靠羊采食牧草质量和数量是不能满足羊正常生长须要,家畜不得不分解体内沉积脂肪和肌肉纤维,这样轻者造成掉膘,重假设出现死亡,这种年复一年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人力、饲料无效奢侈,而且导致羊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下降。要使农区养羊摆脱半年生半年长局面,必需充分利用资源,大力推广舍饲养羊。农区可供舍饲饲料来源广泛,通过种植、收集、加工贮存,一般都能满足。2.2加强体系建立,加快农区养

12、羊业开展进程,为养羊业开展供应牢靠保障。建立完善种羊繁育体系,加快种羊繁育过程,提高优质种羊利用率。目前我国农区分布有30多个绵、山羊地方品种,这些品种普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但同时存在个体小,肉用性能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从国外引进一些适合我国地方优良品种,进展杂交改良是提高本地品种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根底。各地在抓肉羊良种体系建立时,要以种羊良种场为核心,通过抓引种、纯种繁育等快速扩大纯种羊数量,同时建立供精中心,制作冻精粒或细管冻精,为羊改良供应牢靠资源。饲草饲料体系建立各地应对现有利用率低自然草场要接受烧荒、清灌、除毒草等方法进展改良,以最大限度提高自然草场载畜量和利用率,踊跃开展

13、人工种草。在饲草资源好地方,应利用丰富秸秆和饲草资源进展青贮、氨化或草粉加工厂以保证羊只冬季补饲和育肥养分须要。踊跃开发研制新型协作饲料,提高饲养效果,降低本钱。疫病防治体系建立结合羊生理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重点疾病预防,羊只免疫准备、平凡病防治、圈舍保洁消毒等一套严密疫病防治方案,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做到防重于治,削减疫病发生。健全疫情报告和监测制度。技术效劳体系建立由于国外新品种大多引进时间不长,各地积累经验有限、应聘请专家从山羊杂交改良、疫病防治、科学管理、草场改良等方面进展指导。同时各畜牧兽医效劳部门要抽调精干力气,深化生产一线,鉴订技术经济承包合同,踊跃推广杂交改良,自然草场改良、

14、人工种草、科学饲养管理等管用技术。搞好羊肉加工生产,解决产品终端销路问题利用高校科研优势,生产羊肉卷、分割肉、即食性熟制产品,便利羊肉泡馍、腊羊肉、熏羊肉及中温套装羊肉等新产品,形成名优系列产品,增加附加值。对羊皮进展加工生产高档次皮装、皮手套、皮包等。羊骨、羊血生产优质骨粉、血粉用于协作饲料原料。推行公司+农户养羊模式,按产业化思路组织生产,养羊生产经营方向确定后,要尽快实现区域性养羊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接受公司+农户养羊模式,这种模式更适于经济不兴盛贫困山区,把开展养羊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公司负责筹集资金,统一购置适于当地开展品种,而后选择具有饲养管理实力农户,通过鉴定合同将选定羊群承包给

15、农户,承包期间承包羊全部权归公司,农户向公司交回按承包合同规定羔羊以及产品,其余产品及剩余羔羊归承包户全部,承包户负责饲养管理费用。公司对承包户进展技术指导如防疫、驱虫、配种等,承包户交回母羔由公司与其他农户进展再发包形成滚动开展。踊跃制定鼓舞政策,为养羊产业开展供应保障。踊跃推行产业化模式。在各级政府支持下,鼓舞大型企业与养羊示范场和养羊大户签包产销合同,建立利益补偿调整机制,促进羊只滚动开展。制定商品羊收购爱惜价。鼓舞科技人员承包、租赁、领办羊场和龙头企业。鼓舞畜牧技术人员进村包户、签包技术责任合同,并按农户出栏量和经济收入合理确定科技人员效劳酬报。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许多地方经验证明,要大力开展农区养羊产业化,应建立国家投入为导向,农夫、个体、其他成分投入为补充多渠道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坚持每年从预算内拿出适当专项资金,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体系建立,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建立,要通过建立争取省及中心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加强融资,招商引资力度。为农区养羊业开展奠定坚毅资金后盾。概括起来讲,农区规模养羊开展符合现代畜牧业开展和市场变更要求,但必需不断创新生产开展模式,应用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遵循因地制宜,有利于生产力开展原那么,走生态、环保、无污染之路,才会有新起色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