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79640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习惯的重要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期以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 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殊不知, 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 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 能力差, 以后学习也不晚。 然而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 “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 , 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 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 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 ,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 健康就好, 认为穿衣服、 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 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

2、现在孩子小, 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 孩子大了, 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 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 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 帮他 们解小便, 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 幼儿的独立愿望 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 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首先, 家庭成员要 统一认识。 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巩固已有的好习惯。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 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 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

3、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 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 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 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 结果衣服穿反了, 还要重穿, 耽误了上班时间 , 所以许多 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 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 即使家长再努 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 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

4、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 更重要是健康 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 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 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 “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 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 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 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 害。”这些话都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

5、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最近,在与家长的个别交谈和普访中才发 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孩子表现的很乖、听话,能积极地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懂礼貌,不打架,不顶嘴,不骂人;而在家里,家长则反映孩子非常不听话,任性,不懂礼貌,依赖性强,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关键在 于孩子在幼儿园里已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废止,例如:在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进餐,不挑食,而在家里,孩子是“掌上明珠”,孩子贪玩不吃,家长便非常心疼

6、地连哄带骗,喂孩子吃完饭;又如:在幼儿园里,孩子积极地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擦 桌、扫地、整理玩具、洗手绢等,而在家里,家长却不愿让孩子干这些“苦力”,免得累着怎么办?弄赃衣服怎么办?“帮倒忙”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延续和养成。其实,幼儿从小养成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因为幼儿期正是培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 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好时机。 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 幼儿进行着不知 不觉地反复的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

7、进行控制,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恶习。如在幼儿画画时,幼儿趴在桌子上,家长如不不及时指出,他会在下次画画写字时以同样的姿势出现。并且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 要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教弹琴的老师宁愿教一个从来没学过的学生也不愿教一个有一点基础但手型不正确的学生的 原因。就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凡人生所需支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除了幼儿园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

8、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家庭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幼儿在园里形成的良好习惯, 在家庭也应该严格要求, 仅靠在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与家庭就像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使孩子在园里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多向家长宣传好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合作与参与性,因为,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有效地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 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

9、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 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 思索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 1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 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 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 “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人类的行为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 养得不好

10、,则终身受累。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 加以纠正, 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 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 所以我们应当 特别注意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 在生活卫生、 道德品质和认 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 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 整洁卫生的; 独 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根据有关调查说明, 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一是趋早性。 即人

11、的良好习惯 萌发于幼儿期, 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 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 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 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 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 ,讲的就 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 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我国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 “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 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

12、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 易得多。幼儿期应该形成的良好习惯, 主要包括生活卫生、 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方面的稳固的、 自动化了的行为。 这时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 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 会在头脑中留 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作息定时、 独立进餐、安静就寝,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 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品德习惯, 如文明礼貌、 友爱同伴、 诚实勇敢、 爱集体、 守纪律等, 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 适应集体生活, 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

13、际关系的 培养。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 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而且,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不仅体现在教育活动中, 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幼儿园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女口: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

14、幼儿入园时,如果教师主动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并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在 回答教师的同时,学会了用礼貌用语与教师交流。再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师给幼儿分餐前,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洗手,同时提醒幼儿洗手,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园的密切配合,幼儿生活的环境除了幼儿园以外,家庭对幼儿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要想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一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卫生习惯中的“勤洗澡” “勤理发” “每天早晚要刷牙”等。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让孩子从小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总之,要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

15、手,必须多渠道,全方 位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必须家园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一、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良好习惯方面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 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 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 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

16、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和习惯;又比如睡 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从孩子独立用勺吃饭到用筷吃饭,从用杯子喝水到会漱口,会正确洗手,会系扣子和鞋带,会盖被自己睡觉和整理床铺等等,这些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孩子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让孩子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可以让孩子给娃娃穿脱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