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792997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对国内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摘要: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创立者,也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活动与道德伦理的内在关联作过进一步思考的思想家。她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对于推动国内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较好的借鉴。核心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关联;市场经济伦理一、 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反映1、道德情操论中利她主义的伦理观2、国富论中利己主义的经济观3、 经济利她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辩证统一哲学观二、国内目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1、 老式的“义利观2、 悲观的竞争观3、 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三、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对目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

2、鉴、 经济伦理观念的重塑(1) 互利原则(2) 平等精神(3) 注重理性节俭(4) 锐意竞争(5) 诚实守信2、经济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3、道德教育与舆论监督的不断强化论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对国内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会计A0923 周舒雅 11号摘要: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创立者,也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活动与道德伦理的内在关联作过进一步思考的思想家.。她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对于推动国内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较好的借鉴。核心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关联;市场经济伦理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反映1、道德情操论中利她主义的伦理观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是西

3、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发展史上不朽的典型之作,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遵从人性本善的假设,从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她主义的伦理观。亚当斯密觉得,人的本性既有自私的一面,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求自利及其最大化;同步也有利她的一面。她说:“无论人们会觉得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某些本性,这些本性使她关怀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当作是自己的事情,虽然她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快乐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她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她觉得从“同情”出发,不断跃升,最后方能

4、达到道德崇高的境界。、国富论中利己主义的经济观 在国富论中,斯密却是从物质利益和个人私利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经济观。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取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她主线无意要实现的目的,她们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她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的利己主义可见一般。23、 经济利她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辩证统一哲学观 斯密觉得,人的本性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利已与利她两个维度体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一方面

5、,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生经济关系的各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她们借助一只“看不见的手”参与自由竞争,通过度工和互换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最后促使资源实现最优配备,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另一方面,利她心阻却经济人使用卑劣行径和不公正手段获得财富。在这里,斯密给我们呈现了经济人参与市场活动的原初动机,而这种动机的具体实现和满足则需要经济人在市场环境中通过理性的手段来实现。二、国内目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老式的“义利观 一般觉得,“利”即物质利益;“义”就是伦理规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中国老式的“重义轻利”的经济伦理观以及“见利忘义”的经济伦理观业已不能适应

6、全球化形势发展的规定,在一定限度上也将严重制约。某些人僵化地用老式的义利观来理解全球化的“利”,而作为市场经济微观机制运营的基本、体现着竞争规则和合伙精神、既利己又利她的自利行为,又在某些人那里被扭曲为可以不讲信用和规则、可以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进而使某些践踏信用的欺诈和假冒伪劣行为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名义下变得肆无忌惮。2、 悲观的竞争观 中国加入O后来,中国的公司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将直接与某些跨国公司、某些在国际市场上有丰富竞争经验的国内外公司竞争,就国内各类公司目前的经济伦理状况来看,大多数公司仍然不同限度的不适应WTO规则规定,某些公司缺少基本的伦理底蕴。有的公司主线没有

7、健康的公司竞争意识,为赚钱而生产,有的公司甚至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惜损害她人的利益,坑蒙拐骗,丧失了作为公司发展后劲和动力的公司伦理。相称多的公司敬业精神缺少,信用基本单薄,信誉意识局限性,赚钱的欲望大大强于对顾客的负责精神。事实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质意义上来说也是伦理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是一种软实力的衡量与比较。而国内目前所体现出的在竞争主体对竞争伦理精神方面的缺少,必然恶化市场竞争环境,破坏市场竞争秩序。3、 官本位思想的存在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官本位思想原本在社会中有所淡化。但是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政府机关的获益越来越多,并且全面掌控着多种社会资源,其强势地位日趋明显

8、,这又使官本位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强化。随着社会转型的推动,社会经济中的许多行业和部门在改革中都受到了冲击,惟独政府机关泰然自若。国有公司改制,事业单位转型,大大小小的单位无不受到市场化过程的冲击,只有行政机关避开了这种冲击,成了真正的铁饭碗。在这种状况下,官本位思想客观上得到了强化,因而仍然是社会的强势价值观。三、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对目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 经济伦理观念的重塑(1)互利原则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协助的状况之中,同步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在出于热爱、感谢、友谊和尊敬而互相提供了这种必要协助的地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人快乐。所

9、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偷快的纽带联结在一起,仿佛被带到一种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如果社会成员缺少互相之间的爱和感情,社会必然要减少量多幸福和偷快,“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倘若这种互利的准则也被抛弃,不义行为的盛行肯定会彻底毁掉整个社会。3显而易见,斯密所推崇的是利已与利她相统一的互利原则,并觉得这是维系社会有序运转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道德原则。斯密觉得,人人均有自利的追求,而唯有互利才干使每个人的自利追求得以实现。互利既是对自利的理性限制,又是实现自利的桥梁和纽带。(2) 平等精神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出名论断就是用来支持机会

10、均等的经济公平观的重要理论根据。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富人只是从这大量的产品中选用了最贵重和最中意的东西。虽然她们只图自己以便,虽然她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她们还是同穷人同样分享她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她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上地在平均分派给全体居民的状况下所能作出的同样的分派,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4。(3) 注重理性节俭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出名论断就是用来支持机会均等的经济公平观的重要理论根据。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富人只是从这大量的产品中选用了最贵重和最中意的东西。虽然她们只图自己以便,虽然她们

11、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她们还是同穷人同样分享她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她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上地在平均分派给全体居民的状况下所能作出的同样的分派,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5。(4) 锐意竞争 竞争是一种功利行为,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对功利口标的追求,市场经济非但不反对追求功利,相反,鼓励生产经营者在竞争活动中实现功利口标,竞争求利。它规定生产经营者树立竞争意识,并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挥潜在的积极性、发明性和拼搏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运用体力、脑力

12、、知识、智慧和信息等方而而构成的综合能力参与竞争。推动事物新陈代谢,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6(5) 诚实守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对市场主体的伦理规定就是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诚实,即忠诚诚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当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当的义务是每一种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目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人人都应以诚实守

13、信为荣。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竞争活动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2、 经济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国内,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近十年里尽管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而言,国内对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对于经济伦理及经济伦理学定义至今尚无统一公认的意见,并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和承认的现代经济伦理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业已将现代经济伦理学放在了一种全新的平台上,使其在充足地、彻底地肯定市场经济合法性的基本上,精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作为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的作用,为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挥

14、应有的理论指引效应。同步,对于深刻影响国内几千年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老式伦理道德,要给于扬弃的吸取,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综合创新,进一步明确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措施,努力构建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建构新世纪富于自身特色的中国伦理学。、 道德教育与舆论监督的不断强化 教育和监督是国内伦理建设的软环境问题。经济伦理问题源自民众,故而解决也要依托民众。经济伦理体系建立后,需要广大民众理解、掌握和自觉运用,方能发挥实际效用。理论的宣教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认同、吸取、体验,才干发生作用。因此,在开

15、展道德教育时,要切实联系实际,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唤起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才干最后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舆论监督是对道德主体的评价,它能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以监督其社会行为。社会舆论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一种对的的评价体系,能促使道德规范的有效遵守,也能赋予人们道德上的信心,最后使国内的经济伦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继承和借鉴中国老式以及西方市场化文明中的优秀文化资源和精神文明成果,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的文化逻辑和主体伦理精神涵蕴,是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动力和主线途径。参照文献: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 第5页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因素的研究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74,6 第35页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05105页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年版,第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