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7867940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燃烧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燃烧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燃烧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燃烧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基础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 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 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 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 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

2、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 成了烟。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 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 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1-1-1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 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 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

3、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 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 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 不会发生。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 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 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 排气管火星、

4、飞火等。(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 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 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 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四、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 的形式扩展,也称

5、游离基。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 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多数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 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自由基的链锁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 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如图1-1-2。图1-1-2着火四面体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掌握 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

6、的意义。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 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 焰为特征。着火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 点燃(或称强迫着火)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 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就会在靠近点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 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

7、、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 烧,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 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1)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 堆积过高而自燃等。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 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2)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 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 习

8、惯上称为热自燃。(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 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 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 炸主要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燃烧各有特点,通常根据不同燃烧类型,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 分别衡量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一)闪点1. 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 度(

9、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2. 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 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 点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 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 体的闪点如表 1-1-1所示。表1-1-1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名称闪点(C)名称闪点(C)汽油一50二硫化碳一30煤油3874甲醇11酒精12丙酮一18苯一14乙醛一38乙醚一45松节油353. 闪点在消防上

10、的应用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 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H50C,煤油的闪点为3874C,显然汽 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 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C的为甲类;闪点N28C至V60C的为乙类;闪点N60C的为 丙类(详见第二篇第二章)。(二)燃点1. 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燃点。2. 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如表1-1-2所示。表1-1-2几

11、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C)物质名称燃点(C)蜡烛190棉花210255松香216布匹200橡胶120木材250300纸张130230豆油2203.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C,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 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 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三)自燃点1. 自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 (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2. 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

12、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 险性就越大。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如表1-1-3所示。表1-1-3某些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C)物质名称自燃点(C)氢气400 丁烷405一氧化碳610乙醚160硫化氢260汽油530685乙炔305乙醇4233.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 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 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 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第三

13、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 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而有的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 相中,如焦炭燃烧时,呈灼热状态。由于可燃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一样。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 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 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一)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 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

14、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 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 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 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 易扑救。(二)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 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 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

15、。 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 混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如果预混气体从 管口喷出发生动力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烧充 分,燃烧速度快,燃烧区呈高温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若混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 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 压回火或者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人员伤亡。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 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 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 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 的火灾较难扑灭。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 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一)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