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86176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兴文名师工作室” 2019 年跟岗学习讲座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创设有效情境,助推高效课堂 。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每一位老师都用到过,大 家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高效 课堂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情境创设是否有效, 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 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有效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但是数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 抽象的、枯燥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需要借

2、助一些手段来激发他们 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认知情感,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课标同时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 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 性地学习 ,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情境成为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 形象生动、形式多变,牵强附会,毫无数学思考价值的情境不仅对于我们的教 学毫无帮助,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要创 设教学情境?怎样创设教学情境?什

3、么是有效的教学情境?一、创设情境的目的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 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 数学学习的需要,从而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教学、是为学生的 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教学目 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学情境的创设切记浮躁,表面化,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质,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讲求数学思维的含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真 正使情境创设有价值、有实效。情境创设可以在课前、课始、课中

4、、课尾,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原 来在一小时,曾经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叫“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主持人是 贵师大的一个专家。它主要就是研究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然后从情境 中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展开教学的。二、创设情境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 生发学习需求。2.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 获得结论。3. 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4. 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 人文精神的

5、滋养。三、怎样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与已有经验联系,与新的知识联系, 才能成为有意义的情境。 也就是说,创计情境不仅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还要为新知的教学埋下伏笔。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目的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 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 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 “敲门砖” 的作用, 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 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 标,这些问题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数的情境创 设。师:同

6、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地方有字母呢?生 1:游戏中 P 表示暂停。生 2: kg 表示千克。生3: AC在计算器中表示消除师:今天我们研究一下用字母表示数。你在哪里见过用字母表示数呢? 生4:扑克中K表示13。师:K在任何情况都能代表13吗?生 5:不行,不在扑克中就不是了。师:那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想提什么问题?生 6:用哪个字母可以表示数?生 7:X 可以表示所有的数吗?生 8: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师:总结一下刚才大家的提问啊,有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二是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这样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后 续的学习

7、做了很好的铺垫。2.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身边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 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我们在日常教 学中创设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趣味性原则。我们来看一下平移和旋转的一个教学片段:播放录像: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 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 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 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

8、声音,时而高举 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 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 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 旋转的。”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 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 分为一类。”“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 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 “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

9、“平移。 ”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 移”。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 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吴老师请 6 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 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粘贴在“旋转”或“平移” 的下面。儿童乐园是每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多种 感官参与这一活动 ,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乐在其中。3. 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学习内容要贴近儿童实际,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是把数

10、学变得简单些, 容易些,朴实些,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用“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减少整齐划一、千 篇一律的统一要求,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下金字塔,走 向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 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 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我先提个问题,妈妈有四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得到几块月饼呢?你们用击掌的声音告诉大家,可以吗?生:可以 吴:预备,开始 生:(击掌两下)师:妈妈有两块月饼也想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11、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块? 预备,开始生:(击掌一下) 师:(接着问)妈妈就剩下一块月饼了,也想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 可得到几块?预备开始生:(有的击掌一下,有的刚要击掌却停下了) 师:(此时指着一个小朋友问) 你这是什么意思? (手掌没有击下去) 生: (有的说是表示一半,有的说表示切开)老师从月饼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调动平均分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开始一步 步引导学生向分数过度。由能够进行平均分的整数情况开始逐渐到得不到整数 平均分的情况,不仅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而且一步步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4. 思考性原则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 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 要有利于学

12、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 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 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在让学生探究“周长一定时,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最大?”的活动中,老 师事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圈一块地。卖地的人 说:“你如果愿出 1000 卢布,那么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 不过日落之前你必须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否则你的钱就白花了。 ”巴霍姆觉得 很划算,就付了钱。他想走出最远的路线,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第二天,太 阳刚刚升起,他就开始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巴霍姆,你会

13、 怎样围地?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巴霍姆使尽全力,跑的路线长短 也是不变的,关键是看他围成什么形状。也就是:周长一定时,什么图形的面 积最大。这是一个非常有数学思考价值的故事,学生被深深吸引,这种吸引不 仅是故事情节的吸引,关键是是孩子们产生了研究的欲望,使孩子们感受到了 数学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兴奋和成就感。5. 互动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是两条主线在互动, 一条是知识的主线, 另一条是情感的主线。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在认知 活动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映。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在课堂教 育当中是绝对不能截然分开的。情境的创设要使这种互动交流更

14、加有效,比如,吴正宪老师“平均数”那节课,就是让学生去猜,平均数可能是多 少。最大的数大概是 1300,最小的数 700,共 5 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平均数可 能是多少。很多同学猜 1000,900, 1100, 980,1050,突然间有一个学生冒出 来 2000,当时吴老师没动声色,接着猜。但是这时候,吴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这是你们猜的,准不准呢?”孩子们马上说: “我们自己试试吧! ”试的结果 平均数正好是 1000。一般情况下呢,老师们就可能会说那个学生: “怎么会是 2000呢?最大的数才是几?你先坐下吧。 ”吴老师没有这样做, 吴老师说:“哎, 2000 那位你在哪儿呢?你问问同学

15、们,人家怎么都是 1000,1100, 900呢?” 猜 2000 的这位学生也挺有意思,问道: “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其他学生反 问他:“你看看最大的才是几? 1300。”老师就要这样挑动学生,促使他们之间 产生互动。其他学生反问他: “最大的才是 1300,那平均数可能是 2000 吗?” 他说:“哎呀,我错了!”挠挠头“我错了! ”吴老师问:“为什么错了?”那位 学生说:“平均数不是多的给少的,少的长高了,匀乎匀乎的那个数吗?对呀, 那怎么可能比最高的还高呢?”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它的区间,通过孩子的对 话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这个时候吴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情感的交流,吴老师 没让这个孩子尴

16、尬的回去,也没有让他很难为情的坐下,而是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们的思考有根有据,不过今天吴老师呢,更要表扬我身边刚才说错的同学。 吴老师看看他继续说:“正是由于你的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很有价 值的讨论,你看看,通过你们的问题的交流,互动,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进 行了思考,我们才知道,原来平均数必须得比最高的少一些,比最小多一些。 这是刚才你说的,人家都在这里边去转呀转呀,你跑外边溜达去了,你看你的 这个思考,你的这个问题,不是带来了我们很好的思考吗?这就是你今天对我 们数学学习的贡献,大家把掌声送给那个同学! ”这就是典型的情感交流。6. 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 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