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78552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素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新的十年2020 年代已然来临。在上一个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成 为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完善为“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 质教育”,这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的重大变化,也是今后相当长时 期内我国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展望 2020 年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我想在以下三 个方面会有全新而长足的发

2、展,这也是我们应该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一是更加注重“五育”并举,探索“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 代新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以往的教育实践过度重视智育或是只强调 德育、智育和体育,对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得少,做得更少,导致人才培养出现偏 差,留下缺憾。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并列,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 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 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全

3、面培养体系”, 并要求“到 2022 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 步完善,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 一步健全”。“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的明确提出,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施 方略的新发展,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 本方略。德智体美劳“五育”不是相互割裂、机械叠加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 成的关系。“五育”并举,即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尤其是对过去不太重视的体育、 美育、劳动教育,必须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在师资配备、资源拓展、教材开发、 课程建设、教学创新、评价改进等方面作重点的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学校还 要追求“五育”融合,打破人为壁垒,围绕“立德树人”

4、根本任务对“五育”进行深层 次联结和有机整合,促进“五育”融合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进而更 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 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 人才。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保障了 适龄儿童“人人有学上”的机会和权利,目前努力的方向是:满足不同学生对教育 的不同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受教育者 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充分发展,让“人人上好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材施教” 在追求更高层面、更高水平的教育公

5、平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目标,也是 路径。因材施教的真正落实,有赖于继续大力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 展。因此,要赋予广大中小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其办学积极性、创造性 和自主性,办出更多有内涵、有特色、有品质的优质学校;充分满足不同个体的 多样化教育需求,引导支持学生进入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就读。同时,还要加 快推进优质教育覆盖面,充分挖掘和拓展现有优质名校的办学优势、教育优势, 不断辐射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 教师,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让更多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此外,要继 续规范和鼓励民办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让民办学校在我国实

6、施多样化办学体 制、培养个性化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性和优势。2020 年代,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胜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 人才、文化竞争的关键十年。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关键要加强高水平紧缺人才、 各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这类人的成长发展更依赖于早期培养和特殊 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开发其潜能的关键时期,所以要高度重视 这“少数人”的发现和培养,要在定制培养方案、畅通成长发展通道、推进科教协 同育人、完善质量评估机制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使他们能及时进入最理想的 学习成长平台。三是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未来学校模式。未来已 来,迅猛发展的科学技

7、术正在或即将极大地改变学校教育教学的形态样貌、策略 途径、方法手段,推动育人模式与时俱进。要把握好教育的“互联网+”“人工智能 +”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心理学、脑科学等最新 科学技术成果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支撑教育资源链接,增强学生内生驱动力,提 高学生认知效率,推动教育科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要不断加大教育现代 化投入,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功能化、智能化水平,创造条件在更多学 校建成诸如高水平学科探究实验室、学科设计创新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综合 实践中心等集信息资源与专业实施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基地与智慧孵化基地。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将各种教育资源置于师生的主 动控制之下,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中心,使学习成为自我创生式的教育,进 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好地培育、催生学生的创新素养,为 他们成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吴国平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