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776545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开采放顶煤中的顶板控制乌兰井田位于贺兰山北段煤田呼鲁斯太矿区的北端,井田内下二叠统山西组3#煤为井田内的特厚煤层,煤厚平均为9.95m。煤层结构复杂,有夹矸218层,一般有110层夹矸,上部距顶板1m左右有一层高岭石泥岩,厚度在0.8m左右,分布范围广,沉积稳定。煤层变异系数0.42,为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粉、细砂岩,底板为砂岩。煤层倾角平均24。1综合开采技术在3#煤层中的应用3#煤层为乌兰矿的主采煤层,占全部储量的42%,1992年11月1993年3月,该矿在33#煤层中进行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业性试验,经有关专家组成的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可以有效地指导

2、生产,并在国内类似条件的煤层中推广应用。试验成功后,在3#煤层的开采方式主要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截止2002年7月,走向推进已达3200m。综放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工作面的两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底板掘进,采用矿用11#工字钢制作的梯形支架支护。沿顶板布置一条顶板道,与工作面风巷内错一定距离。工作面切眼沿底板布置,倾斜长度正常时为150m左右。工作面采高2.4m(支架正常支撑高度)。2综放工作面片帮冒顶原因分析综放工作面顶板,实际是支架上覆的顶煤,按顶板分类,应属破碎顶板。3#煤层普氏硬度系数为0.61.2。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工作面架前多次发生片帮冒顶,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安全,直接影响综

3、放技术发挥优势和效益。(1)煤岩层性质影响。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的根本原因是顶板为不稳定的煤岩层。综放工作面的顶板是煤层,支架上覆顶煤本身的性质,是导致顶煤板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乌兰井田3#煤层在不同的采区,其性质有所不同,从而使工作面顶板控制措施不同。北翼及中部采区的5321工作面、5331工作面、5332工作面、5333工作面、5334工作面,由于煤层自身产状相对稳定,节理裂隙不发育,加之硬度较南翼采区煤层高,分析开采过程的煤壁及顶板控制,由于煤层自身原因造成片帮漏顶的情况只占10%左右,并且是在遇到很明显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等)才发生片帮冒顶,使顶板难以控制。南翼采区的5335工作面、

4、5326工作面、5327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的片帮漏顶事故,经分析有近90%是因为煤层遇地质构造(揉皱软煤区、小断层群造成裂隙、节理非常发育、层理紊乱、底板异常鼓起、出现泥岩伪底等)造成的。在不同的综放工作面,煤层性质都表现出了对顶板控制的重要的影响作用。从顶板控制角度,我们希望支架上覆的顶煤完整稳定,但放顶煤工艺本身又要求顶煤到达放煤口时必须达到一定的破碎程度,因此较软的煤层其放出性较好,宜采用放顶煤工艺,但对顶板控制不利。(2)矿山压力的作用。综放工作面顶煤是在矿山压力、工作面前方煤壁的支撑压力及煤的自重力作用下,产生裂隙、离层逐渐破碎,在支架切顶线后方冒落。如果由于自身性质及外部作用,破碎已达一定程度,架前片帮冒顶就有发生的可能。分析3#煤层的开采情况,周期来压很不明显,支架工作阻力普遍较小,支架所受顶板压力作用点前移,并且在支架顶梁上非均匀分布,支架上方顶煤在支架前移后,很少出现悬顶现象。架前顶煤经常出现沿煤壁切开,但煤体并不是特别破碎,说明并没有受到极大的挤压作用。因此,放顶煤工艺的特点,使3#煤层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不明显,发生大范围的片帮冒顶情况很少出现,所以矿山压力对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影响并不大。但要明确的是,如果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矿山压力将加剧采场恶化程度,给顶板控制增加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