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7764566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原版)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2课时 第1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D.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2.下列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新月形沙丘在风向固定的沙漠地区,有风力堆积形成B.沙滩在河流入海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C.冰斗、角峰在低纬地区,由冰川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 D.沟谷在暴雨多发的地区,由流水搬运、侵蚀、堆积作用形成黄

2、土高原、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化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河流侵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4.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

3、56题。5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6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7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 B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C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D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8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风化作用 风蚀作用 水蚀作用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ABCD 9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

4、、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10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东北平原B东欧高原C科迪勒拉山系D刚果盆地二、非选择题(40分)11读右图,分析回答问题。(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 丙 。(9分)(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力作用形成的。(4分)(3)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它是 作用形成的。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 。该地貌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16分)(4)乙图为 地貌,多分布在 地区。(8分) (5)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3分)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