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7758475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监测方案编制人:审核:审批: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六年八月目 录1 概 述11.1 工程概况12 编制依据22.1 规范及规程22.2 其它资料23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23.1监测目的 .23.2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23.3监测工作流程 .33.4监测项目 .3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43.4.2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53.4.3监测基准点 .6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63.6.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63.7监测报告 .74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84.1 质量方针84.2 质量保证体系84.3 仪器的保证措施94.4 测点保

2、护与恢复94.5 控制标准94.6 险情预报94.7 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105 监测工作计划115.1 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115.2 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115.3 工作制度115.4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26 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14附:基坑监测点点位示意图1 概 述1.1 工程概况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 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 K4+931,全长 4.931 公里(见管廊分布示意图) 。管廊布置于平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方。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艺。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

3、安装敷设和运营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别为 7.75m、10.4m、13.05m,结构高度为 4.45m,结构断面详见图示。 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 2.5 米 3.0 米,断面净高 3.5 米 6.1 米,基坑一般深度约 7-8m,下穿河道的局部段落基坑深度在 10m 以上。1. 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 路面全宽约 16m;除两端交叉口外,沿线共有 15 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 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路保通难度较大

4、。另外,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合东路)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杨家路、湟源路、民和路、享堂路、平张路等 6 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工交通疏解增加难度。2. 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 情况较为复杂, 探明管线并加以保护难度大。基坑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进度。1图 1-1 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2 编制依据2.1 规范及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2 其它资料基坑监测布点图3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3.1 监测目的确保海东市地下城市管

5、廊基坑工程的稳定安全性。确保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为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判断数据。及时为基坑施工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1.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2. 结合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确定监测点埋设位置;3. 考虑监测区域内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使各观测数据具有互相验证性和分析性;4. 明确仪器埋设要点和埋设标准 , 明确所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类型、型号或量程,制定观测作业指导书;5. 根据规范要求,明确施工控制标准;6.

6、明确监测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3.3 监测工作流程施工监测作业监测设计收集资料监测结果计算监测成果图、表编辑及输经验类比安全基坑稳定安全性判别理论分析规范要求等结构、环境不安全报警报送设计、 监理、设计、施工、监调整设计参数、改理、业主研究方变施工方法或辅业主单位案,报总监批准助施工措施图3-3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3.4 监测项目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内容为:一、支护结构的监测(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二、周围环境的监测( 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3(2)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3.4.1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周围地层、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要反映,掌握其位

7、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点布设在坡顶上,基本布置在各长短边的端点及中点上,监测点的间距 20m。监测点埋设步骤为:1.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刷坡顶一米左右根据布点图找出对应桩号埋设钢筋监控点。2.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 12mm400mm 监测点,用钢锤打入孔中 (剥离沥青路面至土层 )。3.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施工现场布置如下:测监点图 3-4 位移、沉降监测点(单位mm )

8、4施工现场两侧小区高楼3.4.2 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在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布设沉降监测点,基坑周边道路的观测点采用钢筋制作的沉降监测点打入地面(剥离沥青路面 ),深度应大于180mm。立柱桩沉降观测点布设在混凝土立柱桩受力较大处,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大转角处。 施工过程中在裂缝较多处加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线路两侧小区等高建筑比较多; K0+890 处穿过平阿高速,其为重点监测对象;需要对其进行沉降监控。53.4.3 监测基准点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0 米外通视良好的位置,共计布设永久基准点3 个。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30502006040270图 3-4-3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布设(单位mm)3.5 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