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76497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宗安一、课标解读本节课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学生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这节课再学习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再通过技能训练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就可以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了。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

2、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距离说出即可。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应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中,通过观察实验动画、演示实验相关视频、PPT课件及图片,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文字探索新知识,通过Flash作业测评评价。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2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完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

3、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难点: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五、数字资源截取数字视频等制作课件、Flash制作的作业 六、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 ,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较熟悉。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导入教师: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

4、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教师:正是由于绿色植物的作用,才维持了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感受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教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自于土壤,但是一个叫海尔蒙特的科学家不迷信权威,用自己的一个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同学们阅读实验,看他怎么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吧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

5、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不到100克。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所做的实验。介绍普利是特例的实验。教师:普里斯特利根据实验得出了结论,那普里斯特利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阅读后回答: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教师提示:光合作用的研究方向从水到了空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教师讲解:后来由于空气成分的发现,人们才发现,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真的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展示演示实验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实验装置。 让学生观看这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观察到甲装置中含有氢

6、氧化钠溶液。教师问,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教师追问:那么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学生:二氧化碳接下来该如何实验?学生回答,从两个装置中分别取出叶片,用酒精脱色。教师问: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观察其中是否有有机物。教师问:如果有有机物,代表什么?学生:代表着发生了光合作用,展示两个培养皿,里面放着分别从甲乙两个装置中摘下的叶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叶子的颜色,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会回答这个叶子已经是脱过水的。然后往两片叶子上滴加碘液,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有叶子变蓝,并且是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讨论: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教师

7、总结: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教师问:“可是,仅仅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不能使小白鼠活下去,小白鼠活下去还需要什么?”学生:氧气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同过另一个演示实验来看一下,光合作用能不能产生氧气?演示实验二展示实验装置。这个实验产生气泡不容易观察,所以用动画来代替。教师把快要熄灭的火柴伸入试管中。观察完实验现象之后。学生讨论:1将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2由此可见,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什么气体?技能训练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这样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510152025

8、3035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1554232252119请分析:1. 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 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推测出实验结果吗?结合板书,让学生自己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学生自由阐述。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教师:光合作用的过程,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学生开始在纸上写,教师巡视。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式子教师总结,学生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八、教学反思 用多媒体导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利用众多科学家的系列实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最终揭示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及现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对光合作用概念及反应式的归纳总结。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既锻炼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提高了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发送Flash课件作业,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测评。可以开发,收集成绩,存档或发送给家长等,可分析学生成绩,或得到家长的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