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762310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藏七修行次第(修订版)【请下载这个修订版本】(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 藏 七 修 行 次 第(修订版)总目录第一章 概要 一、如何看待地藏七“六部曲” 二、为什么说“六部曲”适合现代社会特点和众生根性 三、地藏七修学的总体思路 四、地藏七修学的标准和终极目标 (一)初级标准是善男子、善女人 (二)高级标准是发菩提心(三)终极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二章 修学起点 一、学佛重在实修 (一)从依靠佛力消除业障入手修行(二)实修真干才能真实受益 二、关于功课(一)读地藏经、礼拜八十八佛(二)回向的方法(三)基础阶段不建议回向法界众生 三、打普通七的意义 四、起修阶段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随便劝人学佛、拉人打七 (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地藏经、礼拜八十八佛 (三)闭好自

2、己的嘴、修好自己的法 (四)对于家人的身心问题等要理智对待 (五)搞不懂不要乱说,误导别人罪过很重 (六)对外“不宣传、不拉人、不争论、不议论、不辩论”第三章 修学过程第一节 做功课 一、修行的前提 (一)要把家庭工作、生活学习处理好 (二)要随顺忍让,为自己营造相对安静的修行环境 (三)任何引起工作和家庭不安定的行为都不对二、修行的方法(一)平和修行,贵在坚持1. 地藏七对功课量没有硬性要求2. 制定功课量的原则3. 增加功课量的原则4. 不要突然大幅度增加功课量5. 心平气和、不求速度地做功课最好6. 坚持修行就能往生 (二)以苦为师,常行精进1. 我们到底要不要精进2. 多拜忏是占大便宜

3、的事情3. 拜忏功夫强弱不同,受益也不同4.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该执著功课量5. 在修行当中都有一个最困难期6. 怎样才能提起心力 (三)收摄六根,制心一处1. “散乱心”的害处和“制心一处”的好处2. 要用心修,不要用脑子修3. 身口意逐渐安静,生灭的频率渐渐延长4. 内在时空稳定宽广,身心境界自然提升 (四)随缘度日,安心修行1. “可许则许”的含义2. 为什么要明白“可许则许”的道理3. 要相信佛菩萨的安排4. 业是一点一点造的,也只能一点一点消5. 改不了命运是因为功夫不够6. 要明白修行的最终目标,逐渐看淡身边事三、修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要正确对待修行境界,不追求神通 1.

4、 修行境界无论好坏都不究竟 2. 要理性修行,不要癫狂 3. 修到“意识停下来”的人可能遇到色阴魔障 (二)要正确对待修行过程中的“破事儿” 1. 有时会感觉“负面情绪无法控制” 2. 拜忏、念经到一定量可能会念不下去、会烦躁 3. 负面反应往往是深层业障表现出来了 4. 遇到负面力量干扰时要学会调整 5. 要逐渐拔掉“千古系驴桩” (三)要坚定不移地依靠佛力 1. 要清除一切恶浊的底子 2. 精进修行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3. 要时刻把自己归零 4. 忏悔业障无有穷尽四、这一阶段修行的助力 (一)小范围的短期共修是对抗懈怠的好办法五、修行进步的检验标准 (一)身心清净愉悦 (二)能做到佛遗教经的

5、一些要求 1. 能“节身时食,清净自活” 2. 能持净戒,决不明知故犯 3. 能制伏“六根”,做到“制而不随” 4. 能按佛教导的态度吃饭睡觉、穿衣忍辱 5. 能放下虚荣第二节 消磨个性 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一)整个世界就是“因果”二字 (二)没有搞懂因果,学佛会学不下去 (三)善有善报真心行善定能改命 (四)恶有恶报自私自利定有恶果 (五)遇到不如意的事要用因果去理解,安心承受二、五戒十善是修行成就的基础 (一)一句佛号到底能不能成就 (二)为什么有人念佛灭不了罪还受苦呢 (三)到底什么叫“善” (四)为什么提倡大家“日行一善” (五)为什么一定要守五戒十善 (六)要时刻用五戒十善观照

6、身口意三、修行就是修心,心转境转 (一)拜忏、诵经是为转心服务的 (二)“转心”就是改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 (三)修行不需要高深的大道理 (四)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做起四、消磨个性就是熄灭贪嗔痴 (一)为什么要消磨个性 (二)为什么现在学佛人成就的极少 (三)消磨个性的重要意义 (四)个性要怎样才能消失 (五)修行得力的表现五、注意事项 (一)眼睛只能向内看 1. 用佛法要求自己,不要用佛法要求别人 2. 只能修自己,不能说教别人 3. “断烦恼”要讲究次序 4. 修行有力量了就能影响身边人 (二)要和烦恼习气做长期斗争 1. 不要一边延续习气一边叫嚣我要往生极乐 2. 不要总认为自己对、总凌

7、驾在别人之上 3. 不是打过七就拿到保票了 4. 不要只盯着下品往生,要力争上游 (三)还做不到“五戒十善”怎么办 (四)种福田的核心在于“欢喜”六、这一阶段修行的助力 (一)大量拜忏的方法是摸索出来的 (二)精进七突破的不是数量,而是心力、业障 (三)消除业障无穷尽,老实修行终成佛 七、修行进步的检验标准 (一)能够少欲 (二)能够知足 (三)能够远离愦闹 (四)能够精进 (五)能够得定 (六)能有智慧 (七)能够远离戏论第三节 发菩提心一、菩提心 (一)什么是菩提心 (二)为什么提倡大家发菩提心 (三)菩提心与因果、五戒十善的关系 (四)发菩提心的前提与时机 (五)发菩提心阶段的修行安排

8、(六)为什么发不出菩提心二、顺菩提门 (一)几种违反菩提门的情形 (二)不能做违反菩提门的事 (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检点自己,随顺菩提 (四)“时刻随顺菩提门”与“临终成功往生”的关系三、发菩提心 (一)要明白“觉”与“悟”的内涵 (二)要明白“空”和“有”的关系 (三)用“空”的道理去看破;用“有”的道理积累福德 (四)学习发菩提心之前必须先修平等心 (五)发菩提心的道次四、注意事项 (一)不要盲目地、想当然地“发菩提心” 1. 要尊重佛法修行的次第 2. 要搞懂自己的阶段 3. 冒充菩萨的后果很严重 4. 遵循佛祖开辟的道路前行,不搞跨阶段 (二)发菩提心的同时功课绝对不能断 (三)高高山

9、顶立,深深海底行 (四)在修行中间就事找心、借事练心 (五)福报在于“存心”五、这一阶段修行的助力 (一)义工七标志着我们进佛门了 (二)参加义工七是学习义工的心态 (三)义工七的实质是锻炼大家转心 (四)义工七的作用原理是互相找别扭、相互磨合 (五)义工七的重点是练习将心比心六、修行进步的检验标准 (一)华严经净行品是净修的依据 (二)文殊菩萨教我们从家入手,转出菩提心 (三)落实转心方法,可以转出圆满菩提心第四节 理论学习一、佛学理论与修行实践的关系二、理论学习的目的三、理论学习的内容四、理论学习的补充五、理论学习学不明白怎么办六、这一阶段修行的助力 (一)“地藏七”学习七、备孕七、婚姻家

10、庭七等附录:坚持修行,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实例如何看待地藏七“六部曲”山河大地,一切都是本性流露出来的,根本性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形态不同。我们亲近佛法,通过修行可以从万事万物、从六根、六尘、六识里面转回到本性来,方法非常多。而每个方法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万事万物,运用这些方法都可以回归本性。佛法都是相通的,绝不是割裂开的,每个法都是当年佛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讲的对治方法。佛法走到今天,没有人重视基础,基础的东西不牢靠,都非常轻视。对于基础因果原理、五戒十善都知道,但是都不肯在这上面下功夫。佛法修行、佛法修证过程,是一个从基础到高级的一个严密的过程,没有基础最后去做高级的事情,实际上是做不成

11、的。我们地藏七提出的“六部曲”是一个基础,是根据五戒十善的原理总结出来的,前五部曲不离五戒十善,其实就是五戒十善的具体运用,最后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这个方法最殊胜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实修,我们入门也是从实修入门。有很多同修入门呢,可能过去根本就没听说过佛法,但是可能遇到缘份,遇到一些情况来打七,通过实修改变了、认识到了,逐渐地就通过我们这个六部曲,六个入门的方式陆陆续续就进入佛法这个大海里边去了,慢慢地了解佛法,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前边三年特别强调大家实修,不提倡大家多看、多听、多说,提倡实修。因为现在人业障重,你不消业障,实际上说实在话我们对佛法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我们这个

12、方法,依靠什么?依靠佛力,每天拜忏、诵经、念佛,通通依靠的是佛的力量。我们自己的力量现在是有限的,用不出来,但是慢慢慢慢业障消除了,逐渐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力量,规范自己,符合五戒十善,但是更多的是要依靠佛力,佛是有力量的。修行过程中间,我们慢慢地把我们身心各方面恶浊的东西逐渐消除、逐渐地慢慢解决掉,慢慢地建立善念、善行,逐渐培养善的东西,逐渐熏陶自己。再往后呢,我们要逐渐使自己清净,心地清净,慢慢地了解到“万法皆空”的原理,让身心都能够感受到“空”的妙处,能够用修行的力量去观察世间,无非都是一种现象,无非都是因果力量,是业力的延续。这些变化无论它本身、无论它变化的过程,其实都是没有自性、都是空幻

13、的,留不住。慢慢地深入下去,逐渐地进一步深入,逐渐地把我们身心、意识,包括潜在的无量无边的分别、各种的疑惑、根本的无明,逐渐一点一点解决、消除、化解,转变它。最终,让这些力量转变,转变为无分别、无执着,达到一个“空”的境界。那么再深入,逐渐再深入这是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学佛、修行的转变过程。首先是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受益了、修行中感受到佛法的好处了,坚持下去就不难了,然后我们逐渐了解、学习一些佛教相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一边坚持修行,一边一点一点的学习,我们有实践、有理论、又有感受,这样子再深入学习理论,就容易看懂了,很多东西就明白了。但是,我们明白了这个理论并不是把他捧在手里、挂在嘴上,而是再进一

14、步的实践,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样我们的命运就改变了。为什么说“六部曲”适合现代社会特点和众生根性二十五位阿罗汉、菩萨他们从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地水火风空识根起修入道,他们自己修的方法对他是最合适的,所以他就认为这个方法第一。我们看完以后,就知道所有方法都好现在我们学习佛法,我们就知道所有佛法都是佛讲的,都好,没有不好的,关键是这些方法一定要适合我们自己的本性。我们可不要说佛讲完了,我们把大藏经一摆每个都好,全学,我们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照这个一门深入下去。所以我们给大家介绍这些,并不是让大家也照着这个去学去,这里边的难度显然很大,很不容易。现在有缘接触我们这个六部曲,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一方面我们照五戒十善要求自己做到,慢慢地消除贪嗔痴。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功课,坚持拜忏、诵经、念佛,同样也是不离佛,永远依靠佛。要靠佛的力量,佛会护持我们,保护我们。刚才大势至菩萨讲了,一切如来如母忆子,永远是这样。我们现在开始忆母了,我们开始念佛了,想佛了,诵经、拜忏、念佛,忏悔业障,消除业障,开始想佛了。这个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