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76165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二、教学思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语

2、文课程标准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结合我们学校正在开展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以“寻觅美丽感悟美丽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三、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

3、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五、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六、教学过程实录:片段一:出示自学提示:作者在德国看到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组长带领组员先读课文,再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个小组愿意展示?小组汇报生1:我从“走过任何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

4、红。”这一句感受到花非常多,就像花的海洋。生2:我找的也是这一句,我来补充,我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感受到花非常的漂亮。生3:作者看到的奇丽景色还有这一句“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的感受是德国人种花和我们不一样,都种在窗户上。生4、“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的感受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德国人民依然很爱养花。师:你们真会读书,从课文的不同方面找到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了不起!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

5、发展得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学习课文,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片段二:从大家的发言中,发现大家对这个句子情有独钟。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生1:我仿佛看到了好多的花。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到的?生1:花团锦簇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1:窗子上有很多花挤成一团。师:这朵花挨着那朵花,一簇堆在另一处上面,这就叫生齐:花团锦簇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读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到花不够多。生2读

6、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还有那些词也能说明花多?生3:“任何、家家户户“这两个词也能感受到花多。“任何”说明不是一条街,是每一条街的窗户上都是花。师:说得多好啊,来,全班同学一起读读。生齐读。师:花真多啊!除了花多,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4:花很美,我从“姹紫嫣红”这个次体会到的,花有很多种颜色。师:都有哪些颜色?生5:红的师:红的似生5: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玉,黄的胜金师:这么多颜色,课文中就用一个词形容生齐:姹紫嫣红师: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美美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设计意图:在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我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读句,想象

7、,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在读句子,不仅能提高读的质量,提升了读的要求与层次,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教学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读来清新自然,读罢回味无穷。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这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学时,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如何展开呢?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我确定了讲课的思路。首先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

8、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的语句,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总的教学脉络清晰,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从而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并积累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时,同学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借助想象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感悟,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同时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时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堂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处理得太繁琐,有点浪费时间了,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所以,在感悟“民族奇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时间就显得仓促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