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760875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民俗调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在想要了解某一状况或某一事务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化的调查探讨,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写调查报告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调查题目: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 调查人员:旅游管理学院专业:酒店管理 大二班级:高职八班 调查地点: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调查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要求,变更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爱好,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期间我们在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

2、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学问、专业技能,我们顺当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调查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依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如下安排。任鸿鹏同学在美食方面比较感爱好,因此支配他与隋拓同学一起在组织活动期间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何勇兴与刘嘉两位同学则负责组织活动期间调查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的文化习俗时,我们实行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觉大连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东北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喧闹、喜庆,年俗也特殊多。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

3、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打算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喧闹

4、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选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盛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

5、者三十早上。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好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宠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华蜜、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憧憬和祝福,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请财神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

6、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肯定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需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富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先,这顿年夜饭要渐渐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始终要吃到深夜。菜必需要有鱼

7、(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爱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许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愿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华蜜甜蜜。其实这个祝愿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许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

8、孩子门最喜爱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起先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打算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愿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起先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许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

9、人之说。 破五吃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华蜜的寓意。早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正月初六送穷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旧流行。 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打算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方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困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妙生活的传统心理。糖瓜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

10、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需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许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因为东北主要人口迁徙到东北的历史不是很久,所以东北的习俗都带有一些外来或是中原习俗在其中,又有流失,又相互融合,聚居于不同地区的人口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送灯在东北来

11、说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纳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

12、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闻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盛,后代千万。 调查总结: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调。如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很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辩不少。有人认为应当移风易俗,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反对者认为,假如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

1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假如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详细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推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实行包涵的看法,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相识趋于一样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假如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志向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变更,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