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758868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变电所(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汉纺织大学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目 录 1、引言2 2、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53、 变电所位置和形式的选择7 4、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85、短路电流的计算 126、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57、变电所进出线以及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17 8、 电气主接线图 289、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3210、心得体会34 11、参考文献3512、附图361 1.引 言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

2、,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

3、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3)优质: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

4、,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1.1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规程、执行政策;(2) 安全可靠、先进合理;(3) 近期为主、考虑发展;(4) 全局出发、统筹兼顾。1.2 工厂供电设计的基本内容 工厂供电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厂变配电所设计、工厂高压配电线路设计、车间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及电气照明设计等。其基本内容如下: (1)负荷计算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

5、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2)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和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有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 (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厂内负荷情况,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

6、放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由不同放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值,择优选用。按选定配电系统作线路结构与敷设方式设计。用厂区高压线路平面布置图,敷设要求和架空线路杆位明细表以及工程预算书表达设计成果。 (5)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工厂用电,通常为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运行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 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 (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

7、或厂品样本选用所需移相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力稳定检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 (8)继电保护及二次结线设计 为了监视,控制和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移相电容器、高压电动机、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线断路器,皆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信号

8、、检测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并对保护装置做出整定计算和检验其灵敏系数。设计包括继电器保护装置、监视及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装置,操作电源和控制电缆组成的变电所二次结线系统,用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展开图以及元件材料表达设计成果。(9)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计算。2.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2.1 负荷计算 表2.1 机械厂负荷计算表编号名称类别设备容量需要系数

9、计 算 负 荷1铸造车间动力2500.350.681.0887.594.3128.7195.5照明50.74103.703.716.8小计25591.294.3131.2199.32锻压车间动力2900.240.621.2769.688.1112.3170.6照明80.8106.406.429.1小计2987688.1116.4176.93金工车间动力3100.250.641.277.593121.1184照明70.73105.105.123.2小计31782.693124.41894工具车间动力3400.290.651.1798.6115.3151.7230.5照明70.711050522.

10、6小计347103.6115.3155235.55电镀车间动力1900.470.720.9689.386.1124188.4照明70.851060627小计19795.386.1128.4195.16热处理车间动力1300.470.780.861.14978.3119照明60.81104.904.922.1小计136664982.2124.97装配车间动力1400.340.681.0847.651.370106.4照明80.72105.805.826.2小计14853.451.374112.48机修车间动力1300.240.631.2331.238.549.575.2照明50.79104041

11、8小计135 35.238.552.279.39锅炉房动力750.720.750.885447.672109.4照明20.77101.501.57小计7755.547.673.111110仓库动力250.370.830.679.36.211.116.9照明10.82100.800.83.7小计2610.16.211.918.111生活区照明3400.790.970.23268.667.3276.9420.7总计(380V侧)动力1880937.5736.71192.61811.9照明352计入=0.9=0.950.76843.8699.510961665.22.2 无功功率补偿 由表2.1可知

12、,该厂380V侧最大负荷是的功率因数只有0.76.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进线侧最大负荷是功率因数不应该低于0.91。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远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侧最大负荷是功率因素应稍大于0.91,暂取0.92来计算380V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故选PGJ1型低压自动补偿屏,并联电容器为BW0.4-14-3型,采用其方案1(主屏)1台与方案3(辅屏)4台相组合,总共容量。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侧和10KV侧的负荷计算如表2.2所示。表2.2 无功补偿后工厂的计算的负荷项 目计算负荷380V侧补偿前负荷0.76843.8699.510961665.2380V侧无功补偿容量-420380V侧补偿后负荷0.936843.8279.5888.91350.5主变压器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