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7559521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号:HK-ZJ-01三 级,第2次修改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下发日期:2008-09-01执行日期:2008-09-011目的 为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2产品出厂2.1 调和2.1.1 成品油调和2.1.1.1成品油调和时,必须严格按调和方案进行调和,调和油品数量、质量,操作员要详细记录。2.1.1.2调和流程:生产科以书面 (电话通知,事后补书面通知)形式通知质监科方案,质监科做小样,合格后以化验单(电话通知,事后补书面通知)形式通知成品和生产科调度,成品调和完成后由质监科分析,合格方可出厂。2.1.2 助剂调和2.1.2.

2、1需要添加助剂时,质监科进行小样试验,合格后才可进行调和。2.1.2.2助剂进厂后,生产科通知成品车间按调和方案进行调和,调和完成后通知质监科取样化验。2.1.2.3助剂调和时,由助剂厂家负责全程监控成品调和,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由供方负责。2.2 发油2.2.1成品车间接到要发油的信息后,认真审查油品罐号,分析报告单,所用机泵、所走管线、留样等情况,如有异常,不准发油,等处理后方可发油。2.2.2装车人员要做到“三对”、“二看”、“一闻”即:2.2.2.1“三对”:装车前查对品种、对车号、对罐位。2.2.2.2 “二看”:装车前车内是否干净,看油品颜色是否正常。2.2.2.3 “一闻”:闻油

3、品气味是否对。2.2.3装车员要按装车单上写明的品种规格对上述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装车,并及时通知销售科、质监科进行处理。2.2.4下雨雪装车,要采取措施,防止水及杂质进入车罐内。2.2.5在成品出厂过程中,成品车间要及时填写发油台帐,装车员及时填写装车台帐。2.3 出厂2.3.1产品出厂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内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做到“四不许出厂” :2.3.1.1质量、品种规格不符合要求,不许出厂。2.3.1.2未按规定留样不许出厂(气体除外)。2.3.1.3没有化验单不许出厂。2.3.1.4包装容器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许出厂。2.3.2不合格品出厂的规定:2.3.2.1不合格产品

4、出厂时,必须得到客户认可,方能出厂。2.3.2.2对不许重新加工而又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必须按产品质量法的要求,由总经理签署意见进行降级处理。2.3.3凡成品油贮存超过一个月,在出厂前调度或成品车间提出复检计划,应通知质监科及时安排抽查主要项目,合格后方可出厂。2.3.4成品换罐后留样,质监科应留上中下三个样。2.3.5每年首批产品出厂前要抽查罐底水分并进行首车化验,均合格后方许出厂。未经抽查不准出厂。3质量考核3.1 考核合格率馏出口产品合格率: 96%3.2 考核项目3.2.1轻质燃料油、石脑油:干点、铜片腐蚀、水溶性酸碱、3.2.2汽油、液态烃:干点、铜片腐蚀、水溶性酸碱、硫含量、博士试

5、验3.2.3轻蜡油:色度、闪点、凝点(冷滤点)、馏程(终馏点)、铜片腐蚀3.2.4柴油:色度、闪点、凝点(冷滤点)、馏程(终馏点)、铜片腐蚀、硫含量3.2.5液化气:C5以上含量、H2S含量3.2.6丙 烯:丙烯含量3.2.7低压气:丙烯含量3.2.8含油污水处理外排:COD、硫化物、氨氮3.2.9酸性水汽提:硫化物、氨氮每种产品有一项目不合格,则判该产品不合格。3.3 考核标准考核车间常减压加氢焦化重油催化催化气分动力考核指标考核项目汽油、轻质燃料油、液态烃、石脑油干点()根据生产科下达指标205205柴油、轻蜡油、燃料油凝点()根据生产科下达指标柴油、轻蜡油、燃料油色度(号)3.53.5冷

6、滤点()根据生产科下达指标柴油硫含量(%)0.2柴油、轻蜡油 终馏点温度()365365柴油、轻蜡油闪点()5555铜片腐蚀1级1级1级水溶性酸碱中性中性中性汽油硫含量,%0.100.10博士试验通过(大常减压)通过通过液化气C5以上(%)33液化气H2S含量(mg/m3)2525丙烯含量(%)99.5低压气丙烯(%)3含油污水外排COD,(mg/L)100含油污水外排硫化物(mg/L)1.0含油污水外排氨氮(mg/L)25酸性水硫化物(mg/L)100酸性水氨氮(mg/L)1003.4产品质量不合格时的处理3.4.1贮存过程成品车间负责各产品的储存。成品罐停止收油后,静止46小时(特殊情况除

7、外),罐内脱水后,生产调度通知质监科按规定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报成品和生产调度,并做好记录。各装置生产的各类产品要单独存放,在没有生产调度指令的情况下,各种产品不得进行倒罐混合。当装置馏出口合格,而产品因产品倒罐造成不合格时,成品车间承担责任。装置开停工或其它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时,不合格产品应进不合格罐,若改罐不及时造成产品罐污染,成品车间承担责任。3.4.2生产过程质监科每周对各种产品质量进行一次考核统计,自上周五早8:00至本周五早6:00。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由相应生产车间和生产科共同查找原因。原因分为:操作、设备(静、动设备,电器、仪表)、辅助(风、电、水、蒸汽)、原料原

8、因等。石油焦出现异常时,由焦化车间提出,生产科、质监科及销售科到现场进行确认,提报主管领导处理。3.4.3考核结果应用3.4.3.1对中控不合格,而成品罐内合格的,可给予免考;对中控连续不合格,造成成品罐内产品不合格的,处罚引起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相应部门。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考核部门操作不平稳生产车间质监科动设备技术设备科质监科静设备生产车间(技术设备科)质监科电器、仪表电仪车间质监科辅助(风、水、蒸汽)动力车间质监科原料油原油科、净化质监科化验数据不准确/不及时质监科销售科发错油品成品车间销售科3.4.3.2生产装置用风、电、水、汽等由生产科统一协调。3.4.3.3出现质量事故时,由质监

9、科组织,生产科和相应生产车间调查,出具质量事故报告,对各相应车间或部门进行处理。3.4.3.4免考:装置开停工24小时内自动免考;其它原因不允许免考。3.4.3.5奖惩:馏出口合格率为96%,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0元,每升高一个百分点奖励20元。4.质量争议及处理4.1 质量事故4.1.1质量事故的分类:质量事故分为产品质量事故、检验质量事故两类。4.1.1.1 产品质量事故凡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影响本公司形象和信誉的都属产品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大小,可分为一般产品质量事故和重大产品质量事故。4.1.1.1.1一般产品质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一般产品质量事故。4.1.1

10、.1.1.1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产品,错打入合格罐但未出厂。4.1.1.1.1.2不合格品处理后未经检验即进入下道工序,但未影响产品质量。4.1.1.1.1.3不合格原料与合格原料混淆,但未投入使用即被发现。4.1.1.1.1.4因贮存不当造成产品污染和质量变化需进行重新处理出厂的产品。4.1.1.1.1.5质监科抽样不合格。4.1.1.1.2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重大产品质量事故。4.1.1.1.2.1不合格或未经检验的产品出厂。4.1.1.1.2.2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不经处理即投入使用。4.1.1.1.2.3不合格馏出口产品未经处理即投入下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4.1

11、.1.1.2.4未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出厂影响本公司信誉和形象,即造成严重损害。4.1.1.1.2.5市级及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抽检不合格造成恶劣影响。4.1.1.2检验质量事故:凡因检验人员出错或因检验仪器、设备异常等原因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影响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均属检验质量事故。检验事故按其造成影响的程度,又可分为一般检验质量事故和重大检验质量事故。4.1.1.2.1一般检验质量事故:凡属下列之一者均属于一般检验质量事故:4.1.1.2.1.1因检测问题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打入不合格品罐,重新处理。4.1.1.2.1.2因检测问题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合格品罐。4.1.1.2.1.3

12、因检测问题转罐。4.1.1.2.1.4因检测问题错误指导生产。4.1.1.2.1.5因检测问题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但未出厂。4.1.1.2.1.6因检测问题将不合格原材料判为合格但还未投入使用。4.1.1.2.2重大检验质量事故:4.1.1.2.2.1因检测问题、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装车出厂。4.1.1.2.2.2因检测问题给生产造成重大影响。4.1.1.2.2.3因检测问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4.1.1.2.2.4因检测问题严重影响本厂信誉形象。4.1.2 质量事故的管理4.1.2.1质监科负责建立事故台帐,并上报总经理。4.1.2.2各相关单位,无论事故大小都不得隐瞒。要如实及时报质监科,

13、填写质量事故报告单。4.1.2.3一般质量事故,由质监科协同有关车间,采取措施处理。4.1.2.4重大质量事故,质监科要填写质量事故报告单上报总经理。4.1.2.5重大事故处理要及时,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4.1.2.6认真查原因,追究直接责任人或单位的责任,制定处理意见,注意总结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4.2质量争议4.2.1 产品质量争议4.2.1.1对原材料质量有异议时,质监科负责将原材料分析数据报原油科。4.2.1.2用户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异议,要在到货十天内提出,用电报或其他形式通知我方,我方必须在十天内做出答复,并从速派人员处理。4.2.1.3需方从提出异议起,十日内不

14、得动用产品和改变到货位置,否则即认为需方以实际验收,不予处理。4.2.1.4需方从提出异议后,我方在十天内不作答复,即认为异议成立,需方按合同规定做出退货或降价处理,我方不得拒绝。4.2.1.5用户自备包装容器,装后的产品质量由用户负责,我方只出具储罐内产品质量证明。如储罐内有剩余产品,我厂产品装入后发生的争议,则认为需方已经实际验收,不予处理。4.2.1.6接到质量争议电报,处理者应首先核查发出产品的生产日期、批量、批号、发货量、发货日期、该批产品的检验报告,以评价该批产品质量波动极差,做出处理方案,如需派员处理,应从速电告用户。4.2.1.7派出人员到用户现场,首先应检查到货验收的批号、数量、运输部门的签证、货物的保管水平、污染破损程度,以及该产品质量变化情况。4.2.1.8检查需方的监测数据、仪器、标准溶液、试剂、实验室环境,检验方法、计算公式等是否符合该产品标准要求,需方应提出与该产品标准相一致的检测数据。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