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7557387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一套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来辅助教学。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发思考、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等方面来阐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地理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

2、的要求,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多媒体技术主要是

3、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视听集成为一体,统一转化成数字信号,并能进行加工、传输的一整套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展示现实存在而又不能亲临实践的地理景观,可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从而使地理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优化了地理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我以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时,在

4、最开始的两分半钟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左侧的小半个屏幕中间展示视频播放器,用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MV,上面配以一幅邓小平南巡时的照片,下面辅以一段文字材料,简单介绍珠三角改革开放的进程,右边的大半个屏幕则以中国政区图作底并叠加上改革开放前城镇农村景观照片(灰度)和现在珠三角发达的城市景观照片(彩色),用以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珠三角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使图片及文字材料的出现时间与歌曲的播放时间相协调。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相结合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随后展

5、示珠三角的位置特征图和1983年和2002年珠三角城市分布图,并提出问题探究珠三角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变化,城市的发展有何优越条件等。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尤其是高一课程中的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配以静态的板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仍是一头雾水,再加上刚由初中升到高中,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方面尚有欠缺,学生理解起来更是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

6、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能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等等,即使有模型也难理解.而通过电脑制作这些地理原理的动态模拟过程,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原理和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也能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发思考、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

7、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摸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到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时必然会涉及到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洪灾的影视片段,如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并辅以98年长江流域雨情介绍,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再用动画演示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

8、,这样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观察动画动态模拟演示中箭头的大小变化,使学生理解锋面雨带的推移是取决于季节变换间来自低纬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寒冷干燥气流势力的对比状况,当暖湿气流强胜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当干冷气流强胜时,雨带会迅速南撤。当夏季风势力较往年强时往往形成南旱北涝,当夏季风势力较往年弱时则易形成南涝北旱,98年的特大洪灾便属于这种情况。从横向联系来讲,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洪涝灾害发生的其他条件,如河流湖泊的泄洪蓄洪能力,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从纵向联系来讲,我们还可以复习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

9、,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多媒体技术授课还有通过课外知识来扩展和充实教学内容,且易于保存和修改等诸多优点,虽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些计算推理的知识点如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推理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搜集和制作难度也较大。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