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754513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卒中中心疫情常态化措施1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卒中中心常态化运行为了更加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卒中患者,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风险,尽力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我院 卒中中心所做的常态化措施如下:一、神经介入择期患者的防控策略(一)门诊诊疗活动的防控1 .改善患者就诊流程:(1)广为宣传,暂缓来院。对于随诊的病人,建议电话或网络 方式与主治医生联系,指导检查及用药等。(2)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3)要求就诊患者和家属佩戴口罩,进行就诊前的标准筛查程 序。测体温筛查,详细询问接触史、地区史、不适症状,方可进入候 诊区域。若发现发热、流行病学史或相关症状患者,建议患者先到发 热门诊进行筛

2、查。建议对欲收入院的所有病人行肺部CT排除NCP感染。2 .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1)医护人员进入门诊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并记录,如有体温 升高应暂停医疗活动,进一步排查原因。医护人员应关注自己的呼吸 道症状,如有相关症状需主动报告。(2)全程标准预防: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医用外科口罩。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发地区可考虑戴护目镜, 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隔 离衣。(3)做好手卫生,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4)发现疑似病例后,保持冷静,立即退出诊室,提升防护至隔 离病区的防护级别,病人就地隔离,并立即报告相关部门。(二)做好病区(房)诊疗活动防控1.患者住院建议(1)通知入院时即详细询问

3、接触史、地区史、不适症状,发现体 温升高者,应按发热待查进一步排查。(2)进入病区前患者及家属要求佩戴口罩, 测患者和家属体温(腋 温)并记录。若!37.3 C,建议到发热门诊筛查,T37.3C,继续 排查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表格记录。筛查合格方可进入病区。(3)自理患者建议不设陪护,如果因病情危重需要陪护,每名患 者限1名陪护,且相对固定不随意调换。(4)患者在院期间,不建议家属来院探视,鼓励通过语音、视频 等方式在线探视。(5)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 手卫生。(6)住院期间术前谈话签字,原则上由1名直系家属前来医院签 字;如为相对重大的决策,确需多名家属参

4、与,建议于病房外开放区 域进行。谈话医生和家属均佩戴外科口罩,保持 1米以上距离。(7)患者管理:根据现有对 NCP勺认识,发热患者均要经过发热 门诊或相关科室仔细排查,未发热患者来院就诊时很可能隐瞒“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第一条(呼吸道症状)”,因此假设住院患者这两 条都符合,那么肺CT或血常规有一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 即应列为可疑患者。因此建议将来院无发热患者分为三类:肺 CT血常规无异常, 可视为普通患者;肺CT或血常规有一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 现,或者病情极危重来不及排查的,列为可疑患者;疑似或确诊患 者。本建议中患者分类均按此标准进行。 对以上不同类别患者管理的 建议:普通

5、患者:收治于普通病房,适当控制住院患者人数、减少人员 密度、保证床间距。可疑患者:单间观察,同时这部分病房应集中于某一区域。疑似/确诊患者:尽早转入定点医院,病情不允许者,进行单间 隔离,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活动,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 外出检查,如因设备条件所限必须外出检查时, 需及时设计好流程和 路线,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对沿途环境和人员暴露风险降至最低,检 查科室人员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检查结束后需对检查场所和设备 以及所经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置;室内空气使用可人机共处的空气 消毒净化器持续消毒,关闭集中通风系统。(8)对可疑患者,密切监测体温、呼吸道症状,追问流行病学史, 必要时

6、请院内专家组会诊,尽快明确患者是否疑似。(9)确诊病人收在隔离病房,由隔离病房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共 同管理病人。2,做好医务人员防护(1)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前接受体温检测,并记录,如有体温升高 应暂停医疗活动,进一步排查原因。医护人员应关注自己的呼吸道症 状,如有相关症状需主动报告。(2)医护人员的日常防护除了注意咳嗽礼仪外,针对不同类别患者,还有如下建议:普通患者:一般防护(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手卫生)即可;可疑患者:一般防护基础上,加戴帽子、护目镜 /防护面屏、穿布 制或一次性隔离衣(一级防护+护目镜/防护面屏);疑似/确诊患者:一般防护基础上,加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 目镜/防护面屏、

7、医用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三级防护)。(3)在特殊情况下,做好以下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 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 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 查等)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 性能检测;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 隔离衣,戴手套;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房间中人 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病情允许时转入具有负 压

8、条件或专用房间进行操作(因为可产生大量气溶胶并空气中悬 浮)。(4)术前术后交接、转入转出普通患者:前往或返回手术室/导管室、转入转出过程中均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医护人员为一般防护。可疑患者:患者处理同前;医护人员的防护为“一级防护 +护目 镜/防护面屏”;如需转病房、转院,建议在过渡病区住满 14天(依 据为新冠肺炎平均潜伏期14天)再行转出。疑似/确诊患者:前往或返回手术室/导管室、转入转出过程中均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转运过程中其他要求见“患者住院建议第( 8) 条”;医护防护提升至三级防护。(5)病区鼓励设立工作人员卫生间,仅供工作人员使用。(6)医生除经医院和科室委派和批准的特殊任务,

9、 禁止外出会诊, 出差。(7)在病区内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 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8)严控患者和家属在医护休息区、办公室随意走动。三、神经介入急诊患者的防控策略1 .患者就诊流程建议:(1)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就诊前的标准筛查程序。 对于病情危重, 不能配合的患者,向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询问接触史、地区史。建议同时行头部和肺部CT检查。对病情危重不能行CT检查者,按可疑患者 对待,予单间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进一步筛查;如遇急症需急诊手术, 则按疑似/确诊患者对待,按照相应流程处理。(2)对于筛查不通过者,建议患者先

10、到发热门诊就诊。对于合并 卒中急危重症,无法转至发热门诊者,应启动院内会诊,如排除后可 继续神经介入的常规诊治。如考虑疑似,应按本文第四部分“高度疑 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原则”处理。(3)对诊断后考虑须行神经介入手术患者, 应在常规术前检查(需 有血常规)基础上,进行肺部 CT检查,结果需由感染(呼吸)相关 科室会诊,进一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常伴有发热,应按照以上流 程严格加以鉴别。对于无法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者,暂不进入导管室行血管造影检查或针对病因的开颅或介入治疗,待排除后限期治疗。(5)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评估患

11、者,在行头颅 CT检查 同时行肺部CT检查。(6)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的患者推荐静脉溶栓治疗。如需行 血管内治疗,应由感染(呼吸)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排除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2 .医生的自我保护:(1)卒中急诊医护人员都应接受感染控制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培训, 应监测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是否有发热和其他症状,避免交叉感(2)卒中急诊医护人员防护应等同于普通急诊人员:穿工作服、 戴工作帽、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一次性隔离衣。(3)发现疑似患者立即提升为三级防护。(4)诊室固定,确保诊治流程(绿色通道路线等)与发热患者无 任何交叉。(5)医生要劳逸结合,减少或避免熬夜等体力透支行为,适宜

12、加 强身体锻炼。四、高度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神经介入的治疗1 .高度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原则上不做神经介 入择期手术。2 .对于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合并脑血管急危 重症,如在院外发病,应转运至新冠隔离病房进行治疗。如已在院内 就诊,应及时隔离,固定专人处理,启动院内会诊。应充分权衡患者 手术获益,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原则上以治疗 肺炎为主。3 .如确实需要介入治疗,应在指定专用导管室进行手术,术后转入 指定的隔离监护室,进行单间隔离。并按国家规定尽快启动病原学检 测流程,如排除新型冠中病毒感染的肺炎,可按常规处理。如确诊应 考虑转运

13、至当地卫健委指定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4 .对于需要行介入治疗的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 者,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原则上应由与患者无密切接触史的家属签署。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家属可在隔离状态下电话沟通并录音作为凭 证,无家属者按常规流程上报医务处备案。5 .对于时间窗内的脑卒中患者推荐静脉溶栓治疗。五、介入手术和导管室防控:1 .物资准备除常规手术用物资外,应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具,包括N95 口罩、 护目镜/防护面屏、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靴套、全面型呼吸器。2 .手术室要求(1)指定专用感染导管间接诊患者,接诊前关闭层流、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2)多间导管间的区域,设置清洁区,半污染

14、区。工作人员在指定清洁区更换隔离防护(根据各医院条件自己设置)(3)尽量减少术间内的物品,手术不需要的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等清出感染术间。3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术患者处理流程:(1)患者应放置在感染导管间内实施手术操作。(2)尽量减少术间内物品,精简参加手术人员。(3)医务人员防护:一次性帽子、穿一次性防护服、鞋套(建议使用长款)、N95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防护,双层手套罩住防护 服衣袖。手术结束后,外层一次性防护服、鞋套、帽子、口罩、手套 等全部脱掉,放双层一次性性医疗废物袋内,并按“七步洗手法”规 范进行流动水洗手,时间持续2分钟。注意:含酒精或过氧化氢快速 手部消毒液对新型冠状

15、病毒敏感有效,避免使用洗必泰类手消产品。(4)手术患者防护:手术全麻患者,给患者带外科口罩,全麻患 者术后按照规范消毒麻醉机。(5)手术间周围环境:疑似/确诊病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关闭好缓 冲间。(6)术后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 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 置。(7)术后器械处理:取下锐器后放入双层医疗垃圾袋,贴好标识 (2019-ncoV特殊感染)扎好扎紧,通知供应室回收。(8) 一次性物品及布类物品:用双层医疗垃圾袋严密包装,防止 泄露,贴好标识(2019-ncoV特殊感染)单独放置,由收取人员及时 回收。(9)术中使用过的铅衣,如未被直接污染正常清洁,如被污染以 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悬挂在铅衣架上晾干。4,术后手术间处理:(1)关闭层流和送风,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器或双模 式过氧化氢机器人消毒机密闭消毒 12小时(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喷 雾消毒器2小时,双模式过氧化氢机器人消毒机1小时),手术间至 少关闭2小时以上,开启层流与通风。(2)物表消毒:地面使用20005000mg/L含氯制剂,保持30min 后清洁拖地;器械台、设备、操作台等表面,使用 1000 2000mg/L 含氯制剂,保持1030min后再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