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53030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 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 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 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活动 中交流数学思维,从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 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 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 要培养学生

2、 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地发展,就一定要 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基于这个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 验生活,认识社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 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 是在学生已有的

3、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首先根 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 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 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 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 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 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 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

4、 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 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 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 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 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 数学”的

5、内涵,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 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 本上提供的,如在教完“买文具”(认识小数)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货比三家”、“买书”、“寄书”,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小数的产 生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管是书上的,还是师生自行设计的,这样的 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 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类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 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 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

6、应该怎样做,然后老 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 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 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 脱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 中,离不开合作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 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

7、乐说,畅所欲 言。在活动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 来,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 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四、活动是张扬个性、体现创新的媒体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将“钥匙”交给学生,创造性地教, 要解放儿童,让儿童创造性地学。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我 的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正 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拓展思维的空间和思 维发散的可能性,为学生创设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多维度地 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

8、中求优。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 问题的探索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提 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去解 决实际问题。五、活动是开放的天地、实践的场所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 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 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这一教学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 封闭性教学而提出的,其实质是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学生的 发展为本,实行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只有采用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才 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性教学过程。 构建“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一一得出结论一一再发现问题”的开放性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把自我发展 的空间交给学生,使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 形成自由开放、整体发展的机制,力求使数学活动课成为问题解决的 “汇报课”,解决问题的“研究课”,学习动力的“激励课”,知识 用于实践的“指导课”。总之,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 务,我们应当树立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育观, 采用灵活多样 的教育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理 论,轻视实践”的弊端,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 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