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7530294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繁殖学: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牧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科学之一。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副性腺功能:冲洗尿生殖道;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运送精子;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供应精子能量)。睾丸功能:精子生成:精子由曲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激素分泌:位于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雄激素能激发公畜的性欲和性行为,刺激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和副性腺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精子发生和附睾中精子的存活。卵巢功能:卵泡发育和排卵;激素分泌。激素:是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

2、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外激素:由动物机体内分泌释放到体外,并可引起同类动物出现行为和生理反应的一类化学物质。生殖激素:在激素中,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源下丘脑,十肽,作用:促进腺垂体释放LH和FSH。OXT(催产素)下丘脑,九肽,作用:促进子宫收缩,乳汁排出,并具溶解黄体作用。FSH(促卵泡素)来源腺垂体,糖蛋白,作用: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精子形成。LH(促黄体素)来源腺垂体,糖蛋白,作用:促进排卵和黄体的形成及雄激素

3、、孕激素的分泌。T(雄激素)来源睾丸,类固醇,作用:促进精子发生,第二性征和副性腺的发育及性行为的发生,并具同化代谢的作用。E(雌激素)来源卵巢,类固醇,作用:促进发情行为的发生,第二性征,雌性生殖道,子宫腺体及乳腺管道的发育,刺激子宫收缩,并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P(孕激素)来源卵巢,类固醇,作用: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发情行为,抑制哺乳动物的排卵和子宫收缩,维持妊娠,维持子宫腺体和乳腺泡的发育,对促性腺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RX(松弛素)来源卵巢、子宫,多肽,作用:促进子宫颈,耻骨联合,骨盆韧带松弛。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源灵长类胎盘绒毛膜,糖蛋白质,作用:与LH相似。PMSG(

4、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来源马属动物尿囊绒毛膜,糖蛋白质,作用:与FSH相似,促进马属动物辅助黄体的形成。PG(前列腺素)来源子宫及其他组织器官,脂肪酸,作用:溶解黄体,促进子宫收缩。PGF2(前列腺素)来源子宫及其他组织器官,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溶解黄体,促进排卵,分娩及精子传送。睾丸下降:一般在胎儿期,受睾丸引带和性激素的影响,睾丸经过腹腔迁移至内侧腹股沟环,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内。隐睾:睾丸未降入阴囊,在出生后乃至成年后仍位于腹腔内。精子发生的过程:精子的发生是指精子在睾丸内形成的全过程。包括:精原细胞的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形成;初级精母细

5、胞的第二次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生成;精子细胞的变形和精子的形成。精子发生周期:从A型精原细胞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精细管上皮周期:精细管横切面中反复出现某一特定细胞组合的精细管上皮变化。精细管上皮波:精细管上皮沿精细管纵长方向而成有规律的周期变化。精子的结构与运动类型(存活力):头部、颈部、尾部。直线前进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精清的成分和作用:糖类(供给精子能量,维持渗透压);蛋白质,氨基酸类(精子排出时起保护精子的作用,参与精子有氧代谢);脂类(保护精子,提供能量);酶类(催化剂);有机酸类(维持精液的正常ph,刺激雌性生殖道,平滑肌收缩);维生素(提高精子活力和密度);激素;无机离子

6、(维护渗透压和ph)精液的理化特性:外观(乳白或乳黄色);气味(无味或略带腥味);精液量;精子密度;ph;渗透压;相对密度;黏度;导电性;光学特性。影响精子的外界因素:温度,光照和辐射,ph,渗透压,电解质,精液的稀释,药品。初情期(雄):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雌):雌性动物从出生到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性成熟(雄):青年公畜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已具备成熟和完善生殖机能的时期,标志着动物个体达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年龄。(雌):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发情和排卵正常,并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体成熟又称为开始配种年龄,指家畜生长发育

7、基本完成,获得了成年家畜应有的形态和结构。发情:雌性多动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引起生殖器官和生殖道的一系列变化,并产生性欲的胜利状态。发情周期:在生理或非妊娠条件下,雌性动物每隔一段时期就出现一次发情,通常将这一次发情到下次发情开始叫一个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及形态特点:原始卵泡(体积小,无卵泡腔和卵泡膜;卵母细胞体积小;只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位于卵巢皮质外围)、初级卵泡(卵泡颗粒细胞由扁平到立方形;卵泡细胞体积增大;无卵泡腔和卵泡膜;位于卵巢皮质外周)、次级卵泡(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形成ZP;形成卵泡膜;移向卵巢中央;卵泡颗粒细胞由单层到多层)、三级卵泡(形成卵泡,里面

8、充满卵泡液;形成卵丘)、成熟卵泡(体积达到最大;卵泡液增多;卵泡腔增大;卵泡扩展到整个皮质部,而突出于卵巢的表面)。卵子:圆球形直径小于85um;结构:放射冠、透明带(紧贴在放射冠内的一层的半透明膜,来源于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分泌物形成的细胞间质)、卵黄膜(源于卵母细胞皮质分化物,具物质交换和防止多精子受精功能)、卵泡质。卵周隙:在卵质膜与透明带之间,由于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别是第一极体形成后卵黄的收缩会形成一定的空隙,具有保护卵子的作用,对精子有种属选择性。卵泡细胞的成熟:第一极体的排出。卵泡波: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卵泡通过征集(生长卵泡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选择(只有部

9、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过程)、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成熟。卵泡闭锁:指卵泡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中途退化,表现为功能和形态的退化从而退出发育行列(原因或机理:外周血FSH浓度下降;FSH不足,颗粒细胞对FSH反应隆低下,使卵泡内E2不足,雄激素过多,引起闭锁;优势卵泡分泌特异性因子抑制次要卵泡的生长)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破裂,排出卵子的过程。类型:自发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自行破裂排卵并自动形成黄体)、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又称刺激性排卵)。黄体(CL):成熟卵泡后形成黄体。类型:功能黄体

10、、周期黄体、妊娠黄体。发情鉴定:外观观察法(鸣叫,摆尾);试情法(接受爬跨);阴道检查法(阴户潮红);直肠检查法等。发情控制:应用某些外源激素或药物以及畜牧管理措施人工控制母畜个体或群体发情并排卵的技术称为发情控制。诱发发情: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某种剌激(如激素处理、环境气候变化、断奶和性剌激)诱导乏情的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同期发情: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出正常卵母细胞,达到同期配种、受精、妊娠、产仔的目的。超数排卵:用人工方法(例如某些生殖激素)使受处理的动物排出比自然排卵更多卵子的技术。人工授精: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器械采集公

11、畜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适当的处理后,再用器械将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使母畜受孕的配种方法。采精方法:假阴道法(牛马)、按摩法(鸡)、手握法(猪狗)、电刺激(野生动物)。精子保存方法:常温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冷冻保存(常温保存原理:可逆性的酸抑制;低温保存原理:低温可抑制精子的代谢;超低温冷冻保存原理:快速冷冻,解冻使精子迅速穿越危险区(0C-60C)由液态直接变为玻璃态减少精子损伤,从而能长期保存)精子获能:刚刚进入母畜体内的精子或刚从附睾中取出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必须在母畜生殖道内运行一段时间才具备受精能力,这种使精子从不具受精能力转变成具有受精能力的现象称精子获能。顶

12、体反应:精子顶体外膜与质膜泡状化融合,激活和释放顶体内各种酶的过程。皮质反应:由精卵膜接触所触发的在Ca离子作用下,皮质颗粒以胞吐方式将内容物排出卵周系。卵黄膜反应:由皮质反应的结果,大部分原来的卵黄膜加入皮质颗粒膜而发生膜的改组。透明带反应:指皮质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改变透明带的性质阻止精子再穿入的反应过程。妊娠识别:在妊娠的初期,孕体即能产生信号传递给母体,母体遂产生一定的反应,从而识别胎儿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一过程称为妊娠识别。胚胎附植:胚胎在子宫内的位置逐渐稳定并与母体建立组织与生理上的联系。胎盘:由尿膜绒毛膜和子宫黏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构造。尿膜绒毛膜部分称为

13、胎儿胎盘,而子宫黏膜部分称为母体胎盘。(类型:弥散型(猪、马、骆驼)、子叶型(牛凸、羊凹)、带状(犬猫)、盘状(灵长类、啮齿类)。功能:运输(单纯弥散、加速弥散、主动运输、胞饮作用)、代谢、内分泌、免疫。)胚胎期营养来源:桑葚期(自身的卵黄质维持营养需要)、囊胚期(来源于“子宫乳”)、附植期(吸收和吞食子宫乳;滋养层摄取子宫上皮的细胞碎屑;通过正在形成的胎盘传递营养物质)、完成附植和胎盘形成后(胎盘进行养分的吸收)。胎膜:分为绒毛膜、尿膜、羊膜、卵黄膜、脐带(作用:与母体子宫黏膜交换养分、气体及代谢产物,对胎儿的发育极为重要)家畜胎膜特点:猪(最典型特征是在妊娠第612d之间,伸长时期,胚胎由

14、椭圆形伸长到1m以上,呈线状尿膜最早在第14d出现,第1516d形成羊膜,第26d尿膜血管贴近绒毛膜。尿膜伸展不到绒毛膜囊两侧顶端,所以往往出现坏死端。)马(囊胚在附着前扩张形成一个大的球形囊,在第21天羊膜充分形成并包裹胚胎,卵黄囊很大,分为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此时尿膜还小,还没有与绒毛接触,第35天,尿膜扩张,开始 与绒毛膜融合,包裹膜)、牛羊(牛胚胎在妊娠第16天后形成卵黄囊,绵羊比牛可能要早23天,尿膜开始发育后,卵黄囊逐渐缩小,羊胚胎在第26天时卵黄囊缩小成硬圆的细条,最后完全消失,牛在第14天始见羊膜褶襞,第18天羊膜完全形成,羊稍晚,第17天才出现羊膜褶襞,牛胚胎在第20天时出现

15、膜原基,第22天尿囊长达1cm,在第30天迅速发育26cm,并逐渐与绒毛膜黏合)。妊娠诊断方法:外部检查法(问诊、视诊、听诊、触诊)、直肠检查法(牛羊直肠检查、羊探诊棒检查法)、阴道检查法、超声波诊断法、激素测定法。分娩:妊娠期满,胎儿发育成熟,母体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胎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纵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互相平行的分娩方式。横向:胎儿横卧在母体子宫内,胎儿的纵轴与母体纵轴呈水平交叉的分娩方式。竖向:胎儿的纵轴与母体纵轴呈上下垂直状态的分娩方式)胎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位置(上位:胎儿背部在上,俯卧在子宫内。下位:北部在下,仰卧在子宫内。侧位:北部偏于一侧朝向

16、母体左侧或右侧腹壁或髂骨,侧卧在子宫内)胎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胎儿各部分屈伸的程度。阵缩:子宫肌有力的收缩。前置:描述胎儿哪一部分最先靠近或最先进入产道。围产期:是母畜产前两个月或一个月到产后子宫完全复旧这段时间。分娩预兆:乳房变化,阴部变化,骨盆变化,行为变化,体温变化。产后母畜生殖器官变化:子宫复旧(形态学:体积缩小,内膜以及组织更新;生理学:雌激素促进子宫蠕动及分泌,增强子宫自我净化作用),卵巢变化。分娩启动机理: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因素。哺乳:指母畜允许仔畜吸引乳汁而将乳汁哺喂幼崽的母性行为。是泌乳母畜先天的遗传特性,与仔畜的吮乳相对应,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乳腺的结构:实质:腺泡系、乳导管系、乳池、乳头;间质:韧带、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