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性状检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752981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质量性状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品质量性状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药品质量性状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药品质量性状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品质量性状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质量性状检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网上自修项目(第二期)药品质量性状检查药品的外观性状包括正常的外观性状和不正常的外观性状。要知道药品的不正常外观性状是 怎样的,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药品的正常性状。药品的正常性状在药品标准“性状”项下都有明 确规定,如富马酸亚铁为橙红色或红棕色粉末,乙酰水杨酸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下 面就谈谈药品常见的正常外观性状。一、药品的正常外观性状每一种药品都有其固有的正常外观性状,在其标签或说明书上均有表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 面进行判断。1 .外形与颜色固体原料药品一般多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粉末,有些是结晶性颗粒或无晶形粉末。结晶又有 各种形状,如柱状、六角形、鳞片状、片状、针状等

2、。例如,布洛芬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盐酸阿 米替林为无色结晶或白色至类白色粉末,蛋氨酸为白色片状结晶或粉末。少数药品有其他颜色, 如无机药品中的硫酸铜为深蓝色,硫酸亚铁为淡蓝绿色,黄降汞和硫为黄色,碘为灰黑色,高锰 酸钾为黑紫色;有机药品中,硫鸟瞟吟、氯硝柳胺为淡黄色,咖啡因为黄绿色,四环素碱、呋喃 西林、酞丁胺为黄色,有机碘化合物如氯碘喹啉为淡黄色至黄褐色,有机汞化合物如硫柳汞为淡 黄色,汞漠红为绿色等。生物碱的粉末多为无晶形粉末,呈灰黄棕色至绿色。大多数酊剂如远志 酊、陈皮酊等为澄清的有色溶液,淡黄至红棕色不等,也有少数酊剂微带浑浊。芳香水剂如杏仁 水、薄荷水等多为澄明无色液体。油类如玉米油、

3、蓖麻油为澄清带微黄色浓稠液。浸膏为深棕黑 色、红棕色。片剂多呈扁平或上下稍凸起的圆片状,多为白色,有的包有各种颜色的包衣。注射 剂中的粉针外形颜色与原料相同;水针则多为无色澄明液体,少数具有颜色;油针为微黄色(- 般与溶剂注射用油同色);混悬注射剂一般为乳白色液体,放置后分为两层,下层为白色沉淀, 上层为无色液体,用时振摇均匀,即恢复混悬状态。2. 臭与味许多药品为无臭、无味,如氧化镁、液状石蜡等。有些则有臭味,如乌洛托品、乳酶生、甲 硝唑有微臭;卡比马唑、蛋氨酸、十一烯酸有特臭;二疏基丙醇、二硫基丁二钠、卡托普利有类 似蒜的特臭;愈创木酚、甘油醚有特殊臭;阿司匹林有微特殊酸臭;碘、氨水、水合

4、氨醛、甲醛 溶液有刺激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有特殊香气;苯扎漠铵溶液芳香味苦;醚、三氯甲烷、碘仿、 樟脑、薄荷脑、氯苯乙烷等均有各不相同的特异臭气。无机酸如盐酸、硼酸,有机酸如枸橼酸、 醋酸等有酸味;维生素B4味微酸;重金属盐类如硫酸亚铁等具有收敛性金属味;碱金属盐如氯 化钠、漠化钠、漠化钾等多味咸;生物碱如士的宁、黄连素多味苦;生药多带有苦味和涩味;葡 萄糖、醋酸铅、甘油等有甜味;糖精钠味浓甜带苦;乌洛托品味初甜后苦;对氨基水杨酸钠味甜 带苦;盐酸丙米嗪口尝有炽灼感,随后有麻木感;干酵母味微苦而适口;水杨酸钠味甜咸而不适 口。3. 其他有的药物制剂微显乳光,如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

5、70葡萄糖注射液、右旋 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等高分 子药物制剂、血液制品、脏器制剂;还有的为乳白色的均匀混悬液,如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吸 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吸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 素混合制剂等生物制品;另有一部分药品为胶体溶液,如胶体磷32P酸酪注射液。二、药品的不正常外观性状药品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正常外观性状变为不正常的外观 性状,这是对药品质量进行感官检查的主要方面。一般包括下列现象。1 .变色许多原料药遇光、热、空气和湿气易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色。例如,四环素类

6、抗生素吸潮、遇 光色泽由黄色变暗变深;维生素C在空气中遇光颜色由白色变深黄或棕色;硝酸银遇光被还原, 由白色变灰色或黑色;肾上腺素遇光、热、空气由白色变粉红、棕或黑色;碘化钾吸潮,遇光分 解析出游离碘,由无色变为黄色甚至棕色。药品变色后往往降低或失去疗效,甚至毒性增加,如 甘汞变深色时对人有剧毒。某些易吸湿的药品如三漠片、碘化钾片、阿司匹林片等制片时,在潮 湿的情况下与金属接触则容易变色。此外,某些药品如维生素C片、异烟肼片等,储存中受空 气、光、热、潮湿等因素影响亦常发生变色。糖衣片如所用药品性质不稳定,加之制造或储存不 当,可逐渐于片芯发生氧化变色,而药片表面未见变化。如硫酸亚铁片片芯可变

7、棕黄色,对氨基 水杨酸钠片片芯可变红褐色,致使不可供药用。注射剂受到氧气、光线、温度、湿度、微量重金 属等的影响,易发生氧化或分解等反应而引起变色,变色是注射剂发生变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某 些注射剂如维生素C注射液等,在生产中往往加入抗氧剂或在安瓿中填充氮气、二氧化碳等惰 性气体(用以排除安瓿空间和药液中的氧气)以防止变色,但是由于操作不慎或储藏不当,仍可逐 渐氧化分解而变色。有时又由于生产中通惰性气体不足使空气排除未尽或灭菌时受热不均匀,可 出现同一批号产品色泽深浅不一的现象。粉针剂可因容器干燥不彻底,封口不严以及光、热等因 素的影响而发生粘瓶、结块或变色,冻干型粉针剂有时还会出现剂型熔化、萎

8、缩、色深等变质现 象。有些药物在水剂中,遇光和空气易氧化分解而变色。如盐酸肾上腺素溶液,接触空气极易氧 化变成粉红色至棕色以至黑色沉淀,光能促进变色;含磺胺类药物的滴眼剂遇光色渐变深等。糖 浆剂的变色,多出现于加有着色剂的糖浆,这主要是由于色素本身起了变化。此外,糖浆剂(特 别是酸性糖浆)在制造时加热过久或储藏温度过高,由于转化糖量的增加亦会使糖浆颜色变深变 暗。含叶绿素的生药所制成的酊剂、流浸膏剂久储后其绿色渐变为绿褐色,如洋地黄酊、颠茄流 浸膏酊等,光线能促进变色。酊剂变色后,经检验,若含量合格,仍可供药用。2. 产生异臭,异味有些原料药因化学变化常发生异臭、异味,例如,胃蛋白酶,吸潮产生

9、霉败臭,乙酰水杨酸 吸潮发出醋酸臭,氨茶碱吸收二氧化碳发出氨臭,乳酶生吸潮受热后有腐败臭等。某些散剂如含 糖胃蛋白酶的散剂吸潮、受热后可产生霉味和异臭,含有乙酰水杨酸的散剂如解热止痛散、头痛 粉、平热散等,吸潮后由于乙酰水杨酸水解而产生醋酸臭等。含有生药、脏器以及蛋白质类药品 的片剂,如洋地黄片、甲状腺片、干酵母片等吸潮后除易产生片剂松散、霉坏外,还会生虫,产 生异臭。用植物油或羊毛脂、豚脂作基质制成的软膏,受空气、光线的影响能发生酸败,产生不 适的败油臭,如含水分或储存温度过高就更易发生。乳剂基质软膏、水溶性基质软膏、中草药软 膏因含水分,防腐力差,易于生霉而产生异臭。含挥发油的油剂,是含挥

10、发油的中草药用蒸馏法 所得到与水不相混合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其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主要是单萜和倍 半萜)三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酸、酚、醚、酯、内酯等,此外还包 括含氮和含硫化合物。挥发油在常温下即可逐渐挥发,如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还能氧化变质, 使挥发油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甚至树脂化,生成具有不愉快臭味的化合物,同时失去挥发 性。3. 吸潮有些原料药容易吸潮,如果包装不好或保管不善,可发生潮解或结块。例如,胃酶、枸橼酸 铁铵等吸潮后易发生潮解或结块。有的药品,特别是生化药品(酶、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降解 物)、抗生素等吸潮后易变质,使含量或效价下降以致消

11、失。散剂因分散度大,故其吸潮性也较 显著。复方散剂比单散剂更易吸潮。吸潮后可发生很多变化,如结块、湿润,从而造成剂量不准 或称量困难,有的甚至发生变色,效价降低或微生物污染。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胶质或生 化药品等的散剂,吸潮后除结块、变色外,尚可发生霉变、生虫或异臭。中草药散剂吸潮后尤易 发霉、生虫。含有吸潮性药品的片剂,吸潮后可发生粘连甚至溶化。如含甘草浸膏的片剂(复方 甘草合剂片等)吸潮后颜色逐渐变深,并粘连成团,含有较多糖份的片剂如多种钙糖片、含片等, 吸潮、受热后易溶化粘连。包衣片吸潮、受热后,轻微者包衣褪光、褪色,严重者可发生溶化粘 连或霉变。硬胶囊或胶丸剂,如包装不严或储存不当

12、,可因吸潮、受热而发生粘连变形,甚至生 霉变质。装有生药或脏器制品原料药的胶囊吸潮、受热后还易出现霉变、生虫和异臭。栓剂由于 基质的特性,制造不当或储存不适,遇热、受潮能引起干化、软化变形,表面吸附水珠或变为不 透明等一系列物理变化,从而导致不能供药用。4. 挥发原料药中如樟脑、薄荷脑、碘仿等有挥发性,密封不严时会挥发而造成损失,温度过高可使 挥发加速。挥发油在常温下就能挥发,特别是有机溶剂类药物,因沸点低更易挥发,温度升高挥 发更快。有些散剂内含有少量挥发性药物(如薄荷脑、薄荷油、冰片、樟脑、麝香草酚等),久储 或受热后易发挥,因而既影响外包纸变色,又影响其药物效用。如痱子粉中含有的冰片极易

13、挥发 散失。某些水剂中所含的药物,在储存中也易挥发。如芳香水剂中所含的芳香挥发性物质,氨溶 液中的氨均易挥发。醋剂因含醇量高,容易挥发,所含药物亦具有挥发性,若包装不严,可挥发 减量或析出结晶。含挥发油的醋剂,往往由于挥发油的氧化、酯化、聚合等作用而使颜色变黄或 黄棕色,甚至在瓶口发现黏性树脂物。此外,亦有个别醋剂中所含成分易氧化分解,例如,亚硝 酸乙酯醋。其他如十滴水、癣药水、牙痛水等含乙醇的成药,均系小包装,瓶塞一般不够严密, 而所含乙醇的浓度多在60%以上,在储运过程中易挥发、渗漏,乙醇挥发后,因溶剂减少,就 易使药液发生沉淀或析出药物结晶,甚至全部干涸。5 析出结晶有些制剂受外界因素影

14、响易析出结晶,如含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 片等)吸潮后易分解成醋酸和水杨酸,分解后析出的水杨酸针状结晶常黏附在片剂表面或瓶子内 壁,含薄荷脑的片剂如薄荷喉片、含碘喉症片、清凉润喉片等,受热后薄荷脑易挥发,挥散后的 蒸汽遇冷又变成针状或絮状结晶析出,黏附在片剂表面或瓶壁上,使外观质量发生变化而不能供 药用。有些注射剂如甘露醇注射液及以油作溶剂制成的注射剂,遇冷后易析出结晶。上述情况如 在热水中加温可溶而且仍为澄明液体,冷却至室温不再析出结晶者仍可供注射用。注射剂由于分 解变质而析出结晶或沉淀时,则不能再供药用。6. 风化有些含结晶水的原料药品,在干燥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的一部或

15、全部,变成白色不透明的晶 体或粉末,称为风化。风化后的药品药效虽未改变,但影响使用剂量的准确性,特别是毒性药品, 可因此而超过剂量,引起严重事故。7. 发霉、生虫某些原料药,特别是含蛋白质、淀粉、胶质及糖类的药品、生药粉末、生化药品及其制成的 其他制剂等受潮受热后极易发霉或生虫。无机药品一般不易发霉生虫。片剂、胶囊剂或胶丸剂包 装密闭不严或储存不当,吸潮后常可引起微生物繁殖而霉坏。霉坏并不限于含有营养物质(如生 药、脏器及蛋白质)的上述制剂,就是化学药品的片剂,因制造时添加有淀粉、蔗糖等赋形剂, 受潮后也可能发霉。即使是毒性药片(如升汞片)或抗生素、磺胺类药片,因对霉菌无抑制作用, 亦可能发霉

16、。液体注射剂由于灭菌不彻底,安瓿熔封不严(或有裂痕)或大输液铝盖松动等,在储 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絮状沉淀或悬浮物,这是霉菌生长的现象。营养性较高,本身又无抑菌作用 的药品如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尤易出现发霉现象。一般水剂类药物 防腐力较差,如封口不严,又遇适宜的温度则易受霉菌的污染而发霉、发臭。芳香水剂、乳剂等 在储藏中发霉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滴眼剂由于滴眼瓶的胶帽不与瓶塞严密,有时也会发霉。另外, 有些水剂虽含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其水性混悬剂(如磺胺嘧啶合剂),仍然可以被微 生物污染而发霉变质,这是因为磺胺类药物的杀菌作用仅对一部分细菌有效,而不是对所有微生 物均有效所致。糖浆剂如选用的原料、中药材不洁净,蔗糖质量不好,制法不当,包装不善及一 般含量约在50%左右,相对密度在1. 1-1. 2时则易发酵、发霉。此外,由于温度升高可使蔗 糖加速水解而生成较多的转化糖,转化糖多时易引起发酵变质,光线能促使蔗糖水解而加速其变 质。乳剂基质软膏、水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