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52926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意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比的意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的意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新课标上有这样一段话: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我做了如下的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1、理解

2、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 3、了解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4、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技能目标: 1、知道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3、养成质疑,课前预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

3、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以及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在第一部分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采用“导、拨”的方法,让学生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虽然对“比”这个概念的初步感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的,但是对于比的意义的把握确是由学生对于两个量倍数关系的认识类比得到的。在感知的过程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同类量之间的比,第二是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学生对于比的范围的认识不断增大。最后通过观察、归纳得到算式的共同点“两个数相除”,将这个原有的知识类推到对于比的意义的认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至此,学生已经经历了从“问题情景到初步建立有关比的意

4、义的认识”这个过程。这样的设计相比起直接将比的概念呈现给学生要来的自然和深刻得多。这样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比的意义的时候,同时结合教学比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部分教学,让学生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在求比值的时候结合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并说明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还可以是分数。一个事物的存在总要和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区别与联系也是对于认识本事物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第三部分主要解决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因为根据比和分数之间的关

5、系,使学生明确比的另外一种写法,但仍读作是几比几。并趁热打铁完成一个相关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和清楚比的另外一种写法和读法。在这个过程中,当比的前项的比后项大时,还让学生明白比的分数形式的写法,我们不需要把它改成带分数。因为它不是在求比值。第四部分安排练习,练习的层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并想在练习中解决:(1)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2)我们经常在足球比赛中看到20这样的形式,它是比吗?为什么?但这个问题在学生解决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后,马上就有人提出,通过学生的质疑,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我想学生也非常的清楚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且知道足球比赛中看到20,其实它是表示两个队进球的个数,而不

6、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或是倍比关系,所以它不是一个比,只是一种记分的方式。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是学生自己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梳理,同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我们常说,数学知识来源来生活,但还得应用于生活。最后的课外延伸,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学对于艺术美的价值所在。这个环节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对比的意义进行了一个挖掘。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天的教学中我感到最遗憾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主,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太少,另外,在环节的清晰度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应该要更加明晰。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更快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