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751426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2012 年 3 月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 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 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 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 21 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自身素 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

2、活动过 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 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 计算机应用基 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 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 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 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 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 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 个

3、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 案例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 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 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 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 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 4-5 人)。项 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

4、上探 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 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 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 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 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 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总结、 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

5、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 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课程目标与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 基本规格要求, 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各专业所开设的 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虽是公共基础课,但从实践来看,一般学生均愿意多学一些计算机类的课程,所以学生都 选修该课程。当今人类社

6、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社 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各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学习、工作、生活几乎离不开计算 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 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学生能较熟练使用 WindowsXP 操作平台, 熟练掌握 Office 的主要软件,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

7、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 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 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 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 义表述如下:了解一一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理解一一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

8、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 到的有关操作步骤。掌握一一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sXP设置和管理、 Word 2003和Excel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制作、In ternet的使用。熟练一一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 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 时项目名称工作任务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熟练1计算机基础知识解读计算机基本 知识计算机发展史V2计算机分类V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V微型计算机的安装计算机的配件V2计算机的结构V计算机的硬件组装V2计算机的软件安装V微型计算机的选 购计算机品牌识别V2计

9、算机配件识别V计算机性能比较V2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Xp)认识 WindowsXp介绍操作系统V2启动和退出XPV配置 WindowsXp认识和使用桌面V4使用“显示”属性V使用控制面板V认识和使用窗口V安装打印机驱动V了解系统配置V创建和管理文件 和文件夹管理磁盘V2使用附件V资源管理器V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V3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WORD)制作个人名片页面设置V2自选图形和艺术字V文字输入V2字体、字号、字型的编辑V图形组合V制作印章绘制图形V2艺术字设置V多个对象组合V课程表及个人简 历的制作创建表格V2表格的格式化表格的编辑V电子小报的制作分栏V2文本框使用技巧V脚注(尾注/批注

10、)V教材页排版样式设置V4流程图及公式的制作V页眉和页脚的制作V图片的使用与编辑 :V4电子表格制作制作学生成绩表文字格式编辑V2表格格式编辑V计算学生成绩自动求和V6使用最大和最小值函数V使用平均值函数V条件函数V优秀率V使用图表使用图表向导V2图表选项设置V设置图表标题:V工作表数据操作数据排序V4数据筛选V数据分类汇总V5演示文稿制作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创建演示文稿V4文字输入与编辑V行距V使用自选图形V模板V使用图片V使用艺术字:V幻灯片切换V制作销售统计报告幻灯片版式V2动画效果制作V使用图表V表格制作与编辑V6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 知识网络的功能V2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1、V接入 InternetV组建对等网识别网卡V2安装网卡V安装网卡驱动程序V制作与安装网线V2设置IP地址V设置网络资源共享VIP地址和域名系 统IP地址和域名基础知识V2域名组成V域名解析V计算机病毒防治安装与使用杀毒软件V2查、杀计算机病毒V防计算机病毒V网络安全使用天网软件防火墙V2使用Windows自带防火墙V使用ARP防火墙V使用奇虎360V7网络信息交流网络下载软件使 用下载与安装网际快车FlashGetV2压缩与解压缩软件V软件下载V收发电子邮件申请电子邮箱V2设置与使用电子邮箱V使用Outlook收发邮件V网上信息搜索、网 址、网页保存使用搜索引擎V2收藏夹设置与使用V保存网页

12、V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V”号是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 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三、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系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分两学期讲授,共96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理论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主要工作是工作任务的布置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实训学时在计算机实训室完成,为单人单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章次主要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验实训-一-计算机基础知识844-二二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XP826三文子处理技术14410四电子表格应用技术14212五演示文稿制作技术624六网络基础和In ternet应用技术1248七网络信息交流技术624合计682048(二)教学组织形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