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748943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诗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誉之曰(_)于物无不陷也(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2.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2、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字。(1)先自度其足(_)(2)至之市而忘操之(_)(3)遂不得履(_)2翻译下列句子。(1)吾忘持度。_(2)何不试之以足?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补充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伯牙善鼓琴 善: 善哉 善:乃破琴绝弦 乃: 终身不复鼓 鼓:3翻译下列

3、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4. 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5.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吾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一种凶猛的鸟。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子:你。徙:迁移。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

4、中的句子回答。_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6.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所宝以百数 _ 尾搐入两股间_2请给第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_处士笑而然之。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

5、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7. 阅读天地。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汤”的意思是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_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的人,论语中的“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8. 文言

6、文一则。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9.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书

7、画_今乃掉尾而斗_处士笑而然之_谬矣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_4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诲:_俱:_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1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

8、题。(一)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释: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何遽(j):怎么就,表示反问。髀(b):大腿骨。引弦(xin):拿起武器。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近塞上之人:_(2)有善术者:_(3)马无故亡而入胡:_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

9、乎?”_3下列各组中与“虽与之俱学”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近塞上之人B.人皆吊之C.此独以跛之故D.而疑邻人之父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谈谈。_12.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复:_。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高,锺子期_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的心情。5

10、伯牙绝弦是因为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_。13. 阅读理解。原谷收舆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 凶:不吉利1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