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741180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2.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4.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2.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

2、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3、(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附送:2021-202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内容简析】: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目标】

4、: 1.指导学生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认识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 3.引导学生了解成分分析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总体设计与步骤】: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二、导入新课:由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展开新课的教学。三、学习新课:由几个有趣的实验为主线,逐步得出结论。四、拓展延伸:通过社会上的环保热点,来让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主要过程】:一、导入新课: T:在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那么今天你们又是从哪些地方采集到的土壤呢? S:学校的草坪上、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种菜的地里。T

5、:同学们课前准备都做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点评】:通过短时间的检查,不仅承认了学生的成果,还让他们知道土壤分布的不同位置。二学习新课:T:那么先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烧杯、木棒、蒸馏水)来观察,五分钟后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学生分组实验,将土壤放入水中并搅动)T: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开始。S:我刚把土壤放进水里的时候有泡泡漂起来了,再用木棒一搅,水都变黑了。S:我看见把土壤放进水里水面上有黑色的气泡和塑料袋片漂了上来。S:这烧杯中的水人肯定不能喝,如果给植物喝,对植物肯定有好处。(一个小调皮蛋说完了还吐吐舌头,扮了一下鬼脸)S:我用棒子搅拌时感觉到杯

6、子底下有砂子。S:【点评】: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年级的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游戏、观察等活动认识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初步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以及进行简单小制作等动手能力。教师板书:残渣、砂子、泡泡(空气)、黑东西(营养)T: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不仅观察的认真,而且特别肯动脑筋。那么,现在关于土壤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S:我想知道漂在水上面的那层白色的东西是什么?S:我想知道水里的土壤到底溶解了没有。S:土壤的成分包括哪些?S:为什么植物只能生存在土壤里面,而不能生存在沙子和粘土里?S:我想知道土壤

7、放进水里一搅为什么会变颜色。S:土壤里为什么能生长植物?T: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不过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关于土壤的问题,想请同学们一起帮着解决,不知道好不好?S:(齐说)好!T:渣滓、塑料袋片、砂子等是我们看到的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那么土壤中含不含有溶解于水的物体呢?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你们怎样来帮我解决呢?【点评】: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直到问题解决。教师让学生转换角色,学生们都乐于参与,积极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分组进行了为时三分钟的讨论)。T:说说你们的想法。S:先拿一杯清水,再

8、拿一小块土壤放进去,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如果有变化就说明土壤里面有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体。S:我是用过滤的方法,把那些看得见的杂质过滤掉,再用显微镜看一看,水里是不是真的有东西,如果有就说明土壤里有被溶解的东西。S:T:但老师今天只准备了酒精灯、干净的玻璃片、吸管、试管夹,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设备来进行研究?先按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先将含有土壤的水过滤,除去那些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然后用吸管吸一些过滤后的水滴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分组进行了为时三分钟的实验)T: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它能说明什么?S:当我们在烧干水后,玻璃上就会有一些痕迹。S:过滤后的水

9、被烧干以后就像被烧完的蜡烛一样,还有一股臭味。S:通过实验中玻璃片上的痕迹,我认为土壤中确实有溶解于水的东西。T:有不同意见吗?(学生示意同意,教师板书:能溶解的物体)T:出示黄色和黑色两种粘土,如果让你去种花,你准备选择哪一种?S:选择黑土壤。因为土壤里有营养。S:黄土壤里面有营养。 T: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下面我们做两个实验,看到底哪种土壤里含有的营养比较多?我们利用酒精灯、三角架、铁片请小组里的两位同学给黑土壤加热,请另两位同学给黄粘土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分组给两种土加热)T:说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它能说明什么?S:我们加热黑土壤的时候它不臭,到中间的时候有点臭了,还冒烟,直到

10、烟消失。S:我们用的是黄土,黄土烧时不臭,还有烤面包的香味。它们两个烧的时候都冒烟。S:我知道黑土烧的时候为什么会臭,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肥料,把它们烧了以后就变成了不同的味道,所以就会发臭。S:我从烧的味道可以想出,他们那边烧的是臭味,臭味就是一些营养,我们这边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些烟,因为它里面没有什么营养。T:大家很不错,根据土壤干了知道土壤中有水分;根据土壤加热时的气味认识到土壤中有营养,这些营养其实主要是死去的动植物的尸体,人们也叫它腐殖质,大家在今天第一个实验中观察到的死虫子、木头等就属于腐殖质。看来还是选择黑色的土壤来种花是正确的。(板书:水、腐殖质)T:今天大家表现得真是不错,通

11、过几次实验,认识到土壤中有这么多成分。特别是在第二次实验时,大家利用过滤的方法和溶解的知识帮着我一起研究出土壤中含有可以溶解于水的物体,这就是土壤里有什么一课要告诉我们的。【点评】:一些单靠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在“做”中学,在“做”中理解,自然而然地对土壤的成分了解的较深。 三、巩固和应用 (教师板书:土壤的成分)T:我这里还有一件关于土壤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听?S:(齐声)想!T:据报道,我国农村某地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莫名其妙地感到头痛、恶心,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是畸形儿。为了找到这些怪病的原因,村民们请来了专家调查。经过专家们反复调查,发现问题就出在村里的一口水井旁

12、。原来这口水井旁有许多人们丢弃的废弃电池,这些电池内的重金属污染物渗透到土壤里,又通过土壤渗透到水中。有关专家解释,一粒废电池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可以影响一亩地的范围,这就是村民得怪病的原因。知道这件事以后,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S:如果再继续把废电池扔在土壤里,我们整个地球都会被污染,几千年后我们人类就会再也不存在了。S:我们要把那些废旧电池都收集起来,要是所有土地被污染,地球也会被污染,人类就会严重被伤害,我们人类就不会存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不会存在。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家园,我们家园就会更加美好。S:我想请大家爱护土壤,不污染土壤,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洁净,人们的身体更健康。T:保护土壤

13、,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点评】:由土壤的成分引申到保护环境这个环保主题上,把科学课程与外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体会到其实真正的环境就在我们的手中,从自己做起,人人爱护环境,这样直观的讲解比平时的说教效果会好上千百倍。【反思】: 这一节科学课的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方法,还需要学生这么高的参与率。选择观察和实验的项目,特别要认识土壤是岩石、大气、水和动物(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共同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污染和荒漠化,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今的环境已经不容忽视了!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