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739405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 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之一: 心中有党是第一标准 “四有”要求,“心中有党”排在第一位。由此不难看出,心中有党始终是对县委书记的第一标准、第一要求、第一底线。 郡县治,天下安。如果说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那么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选拔任用县委书记,最重要、最首要标准就是对党忠诚。评价县委书记的好坏优劣,可能有很多标准,但归根到底要看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一条。县一级必须要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来把守。如果让一些心中无党、对党不忠的干部占了位子,必然会动摇执政根基、危及国家久安。 何谓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就是坚持党的原则第 一、党

2、的事业第 一、人民利益第一,始终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对党绝对忠诚、永远跟党走。心中有党,方能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焦裕禄治风沙、压盐碱、除水涝,“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孔繁森两次赴藏,为藏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爱人民作为最高境界”;杨善洲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60年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他们何以能够不慕名利、不计得失,心中装着百姓、装着责任、装着纪律,正是源于他们心中有党、对党忠诚。 反观时下一些干部,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有的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

3、话,两张面孔做人”;有的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凡此种种,无不是心中有党上裂开缺口、对党忠诚上出现动摇,失掉主心骨、丢掉生命线,最终败倒在形形色色“糖衣炮弹”面前。 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态、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行动。坚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首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臶鲜明,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决不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歪了,更不能走错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仅来自于对党的朴素感情,更是源于坚

4、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钙质足才能骨头硬,骨头硬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对党始终如一地忠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遇到一点风浪就动摇,那尽管平时表面上看着忠诚,但最终也是靠不住的。 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把握好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要认真对照讲话精神,检视思想灵魂、政治定力和实际表现,补精神之“钙”、培思想之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使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在思想上扎下根来。 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之二: 心中有民,方能为民 “当好县委书记,

5、必须做到心中有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语重心长的话语,引起了强烈共鸣。“心中有民”不仅要求县委书记,更是嘱托各级领导干部牢牢遵循群众观点、秉持群众路线、不负群众重托、密切联系群众,唯有民,方为民! 遵循群众观点是筑牢“心中有民”的基石。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权力来自人民,执政地位也靠人民来拱卫。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党的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牢记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观,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亲近人民,是做到“心中有民”的核心和

6、基础。 秉持群众路线是实现“心中有民”的抓手。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让“心中有民”在实际工作中有载体、有举措。在调查研究中实现“心中有民”。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访企业、到学校、问农家,切实发现问题、问计于民,才能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装在心中。在处理复杂问题中实现“心中有民”。当前,社会利益多极、民众诉求多元、各类矛盾叠加,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只有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凝聚力量、化解困境。在倾听群众意见中实现“心中有民”。把倾听采纳群众的意见放在首位,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前提,围绕群众需要推进问

7、题的解决,才能聚集智慧、赢得支持,最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全力推动发展是落实“心中有民”的重点。牢记发展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使“心中有民”驻足、落脚、生根。首要,抓好发展,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实现“中国梦”。其次,惠好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心中有民”的重要标准,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着力把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作为重点,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扎扎实实地改善民生、惠及民众。 不断改进作风是推动“心中有民”的关键。“心中有民”就要体现在亲民、爱民、为民中,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

8、情。要实干苦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问题不麻木、不回避,敢碰硬、动真格;要摒除四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认真查找问题,整改落实;要清正廉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一尘不染,正气浩然。 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之三: 心中有责见担当 县委书记级别不高,但权力不小。大到改革、发展、稳定,小到锅碗瓢盆、芝麻绿豆,都可以和县委书记扯上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很重要,官不大,责任不小、压力不小,这个官不好当。身处发展和民生一线的县委书记,越是“不好当”,越要恪守心中的责任,才能在“芝麻官”

9、位臵上挑起“千钧担”。 心中有责必先“知责”。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曾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的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认清责任,明确定位,既是更好履行职责的前提,也可以减少责任推诿。作为县委书记,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分内”职责是什么,“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需要切实用好手中的事权、人权、财权,履行好谋发展、促民生、抓班子、带队伍等职责,既要强调书记的“一把手”作用,发挥好个人聪明才智,又要摆正位臵,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为辖区的繁荣稳定和谐履职尽责。 心中有责须敢“负责”。县委书记作为我们党执政治国“一线指挥部”里的“一线总指挥”,距离人民群众最近,面对

10、矛盾冲突最频密,执行政令法规最直接。正是这种特殊而重要的岗位,赋予了县委书记这一群体更大的责任,需要他们的肩膀硬起来。因此,县委书记要有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敢抓敢管、敢作敢为;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做到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节。要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秉着对后任者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多干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不贪表面之功,不图虚妄之名。 心中有责应能“尽责”。党和人民把干部放在县委书记这样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需要他忠于职守、尽职履责,需要他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如果“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

11、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的县委书记至少是不称职的。心中有责的领导干部就要像焦裕禄、谷文昌、王伯祥等这些不同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埋头苦干为地方抓发展,殚精竭虑为百姓谋福祉,才能赢得群众爱戴,才能不辱使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县一级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要牢记“心中有责”的要求,各负其责、勇于担责、守土有责,真正做到知责、负责、尽责,才能无愧于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期盼。 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之四: 心中有戒勤检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提出了“四有”要求

12、,其中一“有”即“心中有戒”。一个“戒”字,可谓一字千钧,一语中的,指明了党员干部律己、修身、为官之道,足以警醒那些幻想不受约束、不守规矩的干部。 追求自由是一个人的权利,受到约束多,总难免感到不舒服。但共产党的干部,一切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只能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谋利,必须有所“戒”,遵守党纪国法和各种规矩,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严格监督。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意味着“戒”的要求越严,对自己的约束就越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应该是一种工作常态。所谓的为官不易,本该如此。职位越高,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林林总总的考验就越多,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道道关口前都不能马失前蹄。领悟“戒”的真谛并付诸行动,既

13、能守住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基本方法,又能给自己在从政路上挂上“平安锁”,系上“安全带”。 心中有戒必先有清醒自知。忘乎所以、利令智昏往往表现为无忌无戒。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一批“老虎”“苍蝇”被打落,反思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追根究底还是他们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没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淡化,以致走入歧途。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更要清晰地认知“我是谁”,用好手中权力服务人民,而不能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了这些意识,就会对悖离党性和人民的事保持戒心,行有所止。 目中有法方能心中有戒。党纪国法以及一系列制度规范,为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划出了“

14、行车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党员干部只有目中有法,树立强烈的法治观念、规矩意识,方能牢牢守住“戒”的底线,自觉依法依规履职用权。特别是在违法违纪的事情面前,在面对亲情友情还有所谓的“面子”时,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敬畏法纪、秉公办事。 心中有戒尤需勤于检身。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环境下,各级干部身上的监督和约束越来越紧,但是,他律不能代替自律,有戒贵在心中。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从内心深处对自己严之又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算清楚利益、法纪、良心这三本账,在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能做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当“戒”之处绝不越雷池半步。 争做“四有”县委书记系列时评四 学习“四有”体会:争做“四有”教师 争做“四有”青年 争做四有新人 争做四有老师 争做四有好老师 争做四有好老师 争做四有好教师 争做四有好老师 争做四有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