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736924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是怎样的?下面是WTTWTT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

2、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3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

3、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四、教材章节分析第一章有理数1.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

5、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本章的主要内容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

6、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本章的主要内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

7、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2)空间观念的建立。五、具体教学策略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

8、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9、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六、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1.1正数和负数1课时1.2有理数4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2.1整式2课时2.2整式的加减3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3.2从古老的代数说

10、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4.3角的度量3课时4.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二一、各章课时安排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第2章“有理数”-23课时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课题学习-4课时二、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走进数学世界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

11、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

12、单的混合运算.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第三单元整式的加减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3.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