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34733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一、背景“十三五”以来,随着浙江主网交直流混联的结构性变化,输变 电设备规模的迅速增长,第三代智能站一键顺控、自动巡检、移动作 业等智能运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的“大检修”体系已不能完全 适应电改形势下的企业发展需求和电网设备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 在原有的生产组织体系上做一些优化提升工作。以人力资源投入为主 的传统运检模式对公司运检安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形成制约,需要 不断挖掘管理和技术创新潜力,以内部管理提升和新技术应用为抓 手,加快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应对运检专业管理的新挑战,有效解决 重大电网、设备事件的统筹指挥决策能力不足,生产业务实时管控力 和专业管理穿

2、透力不够等方面的问题。二、智能运检体系管理创新运检专业不断转变思路、调整目标,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 手抓,在确保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按照“1+1+N”即一个生产指挥 中心、一个智能运检管控平台、N个智能新技术应用的建设思路,通 过实施设备主人制、推行综合检修模式、开展运检一体化和市县联动 机制,全面推动运维检修模式调整,全面构建基于智能运检“更集 约、更扁平、更专业、更统筹、更高效、更面向现场”的生产指挥体 系。“一个指挥中心”:设立一个生产指挥中心,主要实现生产计划 管理、生产信息汇集、检修作业现场管控、风险预警管控等功能,指 导并监督各单位生产指挥中心业务开展。当调控的信息或者现场设备

3、 故障后,指挥中心能第一时间通过现场的视频、监测等信号立即开展 分析,快速的制定检修方案,压缩中间指挥层级,指令直达班组和现 场,改变以前层层传递信息、多头指挥处置的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共 享、专业协同和运检资源的统筹调配。“一个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信 息集成共享、量化分析、设备精益管理、业务集约融合的综合信息平 台。将现有的运检信息支撑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数据贯通共享和 大数据挖掘应用,形成集信息汇集、过程管控、预警研判、指挥协调 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化指挥管控中枢,为生产指挥中心提供支撑。“N个智能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机器人、无人机、工业视 频、辅控系统等N个智

4、能新技术应用,一方面作为指挥中心的“千里 眼、顺风耳、无影手”,延展指挥中心对设备、作业、人员的管控手 段直达作业现场一线,另一方面替代繁琐、重复的人力作业,释放人 力资源效能,最终实现运检现场的穿透管控和作业效率的提升。三、加大智能运检新技术应用一是全面应用视频监控技术。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110 千伏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和输电通道全面覆盖视频、辅控监视装置。 通过视频图像监控进一步拓展生产指挥中心作业管控视角,实现对设 备运行状况的全方位监控,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对运行操作的监 护及预警。二是推广无人装备技术。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开展红外 测温、表计抄录、缺陷跟踪、设备状态核

5、查等工作。XX年底前,实现 全省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覆盖率100%。推 广无人机巡视,目前浙江电网已配置线路巡视无人机84架,解决地面 人工线路巡检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存在巡检盲区等问题,最大限度 发挥人员、装备的作业互补,将有限的人力投入到缺陷分析和故障研 判。三是大力推进运检移动作业。目前已开发输变电巡视、检修、验 收、隐患排查等共9款APP,实现生产一线工作无纸化和痕迹化。XX 年已在4家试点单位试运行,其中特高压换流站年检修和变电巡视2个 移动APP已应用于金华换流站的宾金直流年度检修和绍兴换流站年度 检修工作中,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四是试点物联网技术应用。依托RFID、二维码、智能芯片等物联 网技术,建立设备的全寿命身份标签,将现场电子标签与PMS2.0设备 台帐相关联,以工作任务为引擎,配套移动作业,快速定位现场巡检 设备和巡视工作内容。贯通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智能互动的“最 后一公里”,实现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 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