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734732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杜晓敏 郭 琪摘要: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进行细胞级微粉加工制成的微粉制剂比较:动物实验结果证明后者与传统粉碎工艺的制剂比较可明显提高药效学活性。对原生药材进行细胞级粉碎,是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超细微粉技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现代化变革的一个大胆尝试。它能将原生药材从传统的粉碎工艺得到中心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um)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中心粒径为510um以下,植物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这种新技术的采用,不仅适合于各种不同质地的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暴露出来,而不需再通过以往的透壁(膜)释放,从而使药物发挥作用更加迅速、安全。

2、本试验通过对桂附地黄丸采用两种不同粉碎技术加工制成的制剂进行药效学比较发现,采用细胞级微粉技术进行加工制成的制剂,药理效应明显高于传统粉碎工艺的制剂(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能。临床用于多种肾阳虚冷疾病的治疗,我们选择了肾虚、阳虚动物模型、幼年鼠生长发育及抗应激等方面进行试验)。现将有关的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药品:桂附地黄A(细胞级微粉-颗粒) 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中药室提供、批号961023;桂附地黄B(传统粉碎-丸)山东北方制药厂批号950810; 男宝吉林四平康复制药厂 批号950101;氢化可的松 上海黄河制药厂9411011;(以上药物用时以水配成不同浓度混悬液)动物

3、:小鼠 昆明种14-16g,22-24g,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合格证号鲁动质930103大鼠 Wistar种,200-250g,山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鲁动质930101仪器:FJ-2011放免检测仪,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粉碎设备: SQW-6型超微粉碎机二、试验方法与结果(实验室温度1823 湿度4575%)1、对幼年小鼠生长发育及生殖系统的影响取幼年雄性小鼠40只,体重1416g,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10%桂附地黄A混悬液、10%桂附地黄B混悬液、5%男宝溶液及生理盐水0.2ml/10g(相当于B液2g/kg,A液2g/kg、男宝lg/kg),连续二周,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分

4、别取血测定各组血清睾酮含量,同时摘取睾丸、前列腺、提肛肌-海绵球肌等器官称重,计算器官指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表1、桂附地黄A、B对幼年雄性小鼠血清睾酮及附性器官的影响(XS)组别剂量(g/kg)动物数(只)睾酮含量(ug/DL)前列腺-贮精囊(mg/10g)睾丸(mg/10g)提肛肌-海绵球肌(mg/10g)正常对照组1010.751.3921.7410.00 54.6410.17 20.295.70男宝胶囊1.0104.858.7419.549.3061.4412.73 17.444.09桂附地黄B2.01011.132.9817.965.1059.539.2819.783.90桂

5、附地黄A2.01014.062.21*25.6114.8760.028.00 27.746.3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01表1结果显示,桂附地黄A组可使幼年雄性小鼠提肛肌-海绵球肌重量及血清睾酮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桂附地黄B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变化;表明相同剂量下,桂附地黄A较B对幼年雄性小鼠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加明显。1、 对肾虚动物模型的影响取健康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乙醚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行去势手术。术后4天,正常对照组与各手术组同时开始灌胃给药,分别灌胃10%桂附地黄A液、10%桂附地黄B液、5%

6、男宝胶囊液及生理盐水1.5ml/100g(相当于A1.5g/kg、B1.5g/kg、男宝0.75g/kg),连续二周;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并摘取附性器官称重,计算器官指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见表2。表2、桂附地黄A、B对大鼠血浆皮质醇及附性器官的影响(XS)组别剂量(g/kg)动物数(只)前列腺-精囊(g/100g)提肛肌-海绵球肌(mg/100g)血浆皮质醇含量(ug/DL)正常对照组-82.8400.4202.4480.9280.792+0.057*模型组-90.1920.0800.6850.2540.1710.038男宝组0.7570.2070.1010.7310

7、.2760.2370.039*桂附地黄B组1.58 0.4550.286*1.0130.305*0.4730.068*桂附地黄A组1.580.3060.063*0.9380.064* 0.4900.064* 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P0.001表2结果表明,桂附地黄A与B均可使去势大鼠附性器官重量增加,并使血浆皮质醇含量有所回升,虽与正常对照组数值有较大差距,但与模型组比较却有显著改善;说明桂附地黄 A、B 可明显改善去势大鼠的肾虚状况,对附性器官重量的增加有较明显的作用;且A较B组的统计学意义更加明显。3、对阳虚动物模型的影响取健康雄性小鼠50只,体重22-24g,

8、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桂附地黄A组给予A液2g/kg,桂附地黄B组给予B液2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男宝胶囊液1g/kg,连续灌胃两周;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给药第11天开始同时肌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kg连续3天,于末次口服给药后24小时,测量小鼠体温,5分钟内自由活动次数、游泳耐力,并摘取免疫器官及生殖器官进行称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见表35。表3、桂附地黄A、B对阳虚小鼠体重、体温、自由活动次数及游泳耐力的影响(XS)组别剂量(g/kg)动物数(只)体重(g)自由活动次数(5分钟内)游泳时间(分)体温()正常对照组1032.965.81*81.1069.6

9、4*39.1018.05*37.550.92*模型组1028.943.648.225.3515.894.7633.941.06男宝组1.01034.002.42*72.1123.09*38.7860.17*37.700.62*桂附地黄B组2.01033.893.19*82.8934.33*41.2227.17*37.980.38*桂附地黄A组2.01033.784.69*77.5624.08*75.6743.19*34.520.59*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P0.001表4、桂附地黄A、B对阳虚小鼠附性器官重量的影响(XS)组别剂量(g/kg)动物数(只)睾丸(mg/

10、10g)前列腺-贮精囊(mg/10g)提肛肌-海绵球肌(mg/10g)正常对照组-1057.259.0351.8314.8838.7215.45*模型组-1059.9311.7941.7726.6026.335.09男宝组1.01057.408.0763.7818.2028.294.26桂附地黄B组2.01066.5915.9654.727.3528.874.39桂附地黄A组2.01063.458.6664.489.75*31.884.42*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5、桂附地黄A、B对阳虚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XS)组别剂量(g/kg)动物数(只)胸腺指数(mg/10g)脾指数(mg/1

11、0g)正常对照组1022.667.03*55.5819.76模型组106.551.7734.5411.73男宝组1.01020.613.88*44.284.36桂附地黄B组2.01017.953.89*45.268.47*桂附地黄A组2.01019.733.74* 45.199.64*与模型组比较 *:P0.01 *P:0.001表35结果表明,桂附地黄A、B均对抗阳虚模型小鼠的体重减轻、体温降低、自由活动次数减少及游泳耐力的降低,对大剂量皮质醇类药物引起的体温降低、体重减轻及自由活动次数减少等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阳虚动物免疫器官重量和附性器官重量,使胸腺指数和提肛肌-海绵球肌重量均较

12、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且A组较B组的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有明显增加。三、讨论与小结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细胞级微粉技术与传统粉碎技术加工原生药材制成桂附地黄A与桂附地黄B在药效学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相同剂量时,前者的药效学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对幼年雄性小鼠血清睾酮及附性器官的影响、对阳虚小鼠附性器官重量的影响等。经超细微粉技术加工制成的桂附地黄A在上述方面的作用均强于按传统粉碎方法加工制成的桂附地黄B;提示:采用细胞级微粉技术制成中成药制剂与采用传统粉碎工艺制成的中成药B比较,有提高疗效的作用。细胞级微粉技术是目前国际先进的粉碎技术,将其用于原生药材的超细粉碎,不但可以将原生药材的细胞壁完全打破,更利于其中有效成份的迅速释放,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机体对药材中有效成份的吸收和利用,使药效明显提高;各项检测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本实验结果提示,通过对原生药材的超细粉碎,可以得到更加适合机体吸收、利用的微粉药材,从而大大提高原生药材的生物利用度和其治疗效果;这一世界先进技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中药制剂水平的提高和中成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中药细胞级粉碎对体内吸收影响的初步探讨中成药1999.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