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7308070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刘定华老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守道而行 师生皆得其所 -学校特色与品牌创建的思考与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校长 刘定华【文章摘要】:特色与品牌是每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要追求的目标,特色与品牌的关系是,特色形成之时,就是品牌彰显之始。特色的打造过程就是品牌的创建过程,特色就是品牌中的“品”,品牌的核心在“品”,学校“品”的味在学校文化“基因”,“基因”是烙在师生员工的内动力和凝聚力。【关键词】 特色 品牌 文化 制度每一位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的师生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学校是特色学校,是品牌学校。因为品牌学校给社会带来了效益,给学生带来了好处,地球人都知道宝马车是品牌车,为什么宝马车是品牌车呢?是宝马车的舒适度和

2、安全系数印在了消费者心中,宝马车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品牌”。何为品牌呢?“品牌”原是指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人们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标记,以便顾客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担保,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16世纪早期,蒸馏威士忌酒的生产商将威士忌装入烙有生产者名字的木桶中,以防不法商人偷梁换柱。到了1835年,苏格兰的酿酒者使用了“Old Smuggl

3、er”这一品牌,以维护采用特殊蒸馏程序酿制的酒的质量声誉。在牛津大辞典里,品牌被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区别和证明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竞争格局以及零售业形态不断变迁,品牌承载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品牌学。一、学校创建品牌的思考什么是学校品牌?学校品牌是一种教育文化现象;是一种教育追求;是被教育者及其家长的向往;是一种社会民众烙在心中的标志;是一个学校精神和理念的彰显。学校品牌是学校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品牌的特点是:有内涵、有活力、有知名度、有追求者、有发展、有价值,有恒久的生命力特色彰显在育人有独到之处。育人独到之处的得来,

4、在于教育理念既前沿又独特,教育手段与方法既基本又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既保障又灵活,教育发展空间既人本又广阔,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途径既有章可循又有道可行,教育守道而行,师生皆得其所。特色彰显,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的获得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员工都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愿景,自愿接受学校文化的感染,自愿与学校同命运共呼吸。自觉地将教师这份职业当作事业追求,促使自己的学生摘取校徽、脱去校服后的行为举止得到公众的认可。特色是经过不懈努力积淀而成,学校特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经过学校数代员工的不懈努力的动态形成,也就是说特色的形成后,更需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其实特色的积淀过程就是品牌的形成

5、过程,没有特色的确定和创建就没有品牌的形成。换句话说:品牌形成之日就是特色彰显之时,品牌彰显之日就是社会认可特色之时!品牌的内涵在“品”而不是“牌” 。品牌。“品”是内在的,难以看见的,“牌”是外显的,是可以看见的 “品”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和,“牌”是学校内涵固化了的外显,“品牌”则是学校文化内涵与外显的结晶。但是,社会或受教育者心目中的“牌”是学校永恒的资产。“品”挂在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口中,体现在学生、教师的身上;“牌”立在校门,更烙在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中。积淀特色是创建品牌的基础,没有特色的积淀就没有品牌,品牌的形成就是特色的固化与发展,“品”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学校文化

6、的彰显,“牌”是社会认可后浓缩的符号。品牌打造的运作是理性的,品牌所产生的效应却是感性的,品牌,其实就是一种幻觉,就像音乐、风,它看似无形,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特色的创建是外人难以看见,品牌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二、创建品牌的实践(一)积淀品牌的“精髓”,品牌的“精髓”就是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员工的凝聚力,是能把零散员工的心串起来那条“既细又韧”无形的细线,换句话说,用学校文化将员工的价值取向统领到一个方向来。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第一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也就是确定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奠基”我们认为是

7、“品行奠基、身心奠基、学业奠基”,办学宗旨解决的办学的方向。第二用学校的校训:团结、自强、求实、创新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如果个体有:“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意识,他将是社会欢迎的人,换句话说,学生摘去校徽、脱去校服后他们的行为举止得到公众的认可,这样的人就是社会合格的公民,如何确保学生的培养方向正确呢?我们又是用校训:“团结、自强、求实、创新”规范员工的教育行为,让员工明白校训是员工工作的准则和最低的道德底线,更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第三制度文化的建设,用制度文化确保员工的步调一致,让全体员工明白制度不仅是约束,制度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更是全体员工的福利,

8、员工的认识提高了,没有把制度当约束,而是当着福利,自觉完成自己的工作,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二)强化品牌的“核心”,“质量”的稳固提升,让品牌中“质量”这个内核发挥其激励作用。品牌的“核心”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什么是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学的目的永远是教育,“教”体现国家与民族的意志,“育”体现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学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留在学生骨子里的、烙在脑子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是激励人前行的内动力。这也是首附“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教育理念原点。学生思维能

9、力发展了,会学习了,也学会了,考取心中理想的高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确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质量应该表现在: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主要表现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更重的是学会解决问题。质量定位在品行、身心、学业三个方面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产生意识,想解决问题;然后产生信念,我能解决;再次是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人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信念就会想办法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学生把解决问题当着一种习惯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强起来。我们又告诉学生发现问题时产生以下思维程序:这个问题我遇见过吗?我解决过吗?有经验吗?如果没有就求助别

10、人,这里的别人就是老师、同学、父母等,在求助别人后还解决不了,就自己创造方法,学生掌握了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思路开拓了,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了。第二确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课堂改革为切入口,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基础为教学底线,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以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在原有基础进步为激励评价。在这个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要落实“精、点、实、活”的理念,精:精讲、精练;点:抓难点、抓重点、抓知识点;实:课堂要实,实就实在以学生有收获为教学目的;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用知识,活用

11、知识点解决问题。教师要想法子促进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第三抓考试的研究,学校除以常规教学为核心,抓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外,同时还要抓考试的研究,通过研究考试推动高考、中考、高中会考复习效率的提高,第四抓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要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教师通过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还以推广“学案导学”为课程改革为切入口,进行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益为目标。第五抓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学生学习太度,我们主要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做好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同时我们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

12、师要指导学习解决学习方法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认为学校的办学质量应该指的是留学生身上学校的文化烙印,或留在学生身上的文化“基因”,就是这“基因”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作用,让学校的“牌”烙在社会民众的心中。(三)设计品牌的“灵魂”,即创建品牌的求异战略,品牌的“灵魂”就是学校的共同价值取向。创建品牌还有一个关键点,既求异思维。桂林市旅游城市,大家都比较注重外语特色,我们是新学校我们不能跟随其他学校走外语特色,经过大量调查,桂林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教育比较弱,我们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校特色点,学校要想突出这两个教育,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每一个员工都理解

13、,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教育作为所有员工的发展远景,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设计了下表:我们通过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月一次集体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开设心理热线、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咨询室、创办心理教育刊物从不的角度、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确保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要想员工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创建,关键是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我们采用:制度管理一定要和人性管理相结合;定量管理一定要和定性管理相结合;业务管理一定要和思想管理相结合。90年代后期,主要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学校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即文化管理。文治。何为文治?文化治校

14、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使全校的教职工形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凝聚力,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气场;最终,形成一种学校的主人意识,主人翁的态度。文治的本质是形成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文治的核心是把校长的办学思想变成教职工的思想。文治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员工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于教师而言价值观决定他对学校发展前景的判断,对他工作价值的判断,教师的价值观决定教师的教育心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决定其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其教育效果。所以,教师的价值取向是否相同或相近决定了这个教师群体

15、的战斗力,换句话说,让师生员工间,由利益共同体迈向事业共同体,并最终凝结成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做法是:第一进行长期的师德教育。灌输了上车理论,学校是民办教育列车,你认可民办教育你就可以上车,你不认可民办教育你可以不上车或下次,你上车后要自觉接受和认可学校的各种文化。第二我们采用的是:“引进、培养、提高、淘汰”教师管理机制,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生涯规划培训,既培养志同道合的教师队伍,让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教师愿意留下为学校服务,让不认可学校文化的教师选择离开,让教师队伍不断纯化不断成长,让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将实现个人理想和学校的发展同步。(四)品牌的培育及呵护。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是逐步变化过程。品牌的形成重要,品牌的呵护更重要。品牌的呵护融化在每一位师生员工每一天的工作中,学校的每一个员工都是这个品牌的“名片”、都是这个品牌的缔造者和监护人,更是这个品牌持续发展的继承人。特色与品牌是学校员工为之努力的目标,特色形成之时,就是品牌彰显之始。特色与品牌也许是学校的追求过程,它没有结果,也没结束,特色与品牌也不该是固定不变的,如果特色与品牌是固定不变的结果,学校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客观地说特色与品牌也会随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