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7308064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由此可见人类早期文明发展( )A. 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 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C. 具有相似性D. 具有多元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苏美尔文明乌尔王陵的铜斧头与妇好墓的铜铲都属

2、于青铜文明的产物,反映出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项正确;设问是“由此可见”,考查的分析材料,得出异同,而“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原因,排除A项;早期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明是各自独立发展,几乎没有联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文明具有差异性,不能体现多元,排除D项。故选C项。2.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尤其重视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这体现( )A. 礼乐制度的影响B.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C. 农耕经济的发展影响服饰风格D. 社会思想观念的渗透【答案】D【解析

3、】【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服饰设计尤其重视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反映了社会思想观念的渗透,D项正确;从“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及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崩坏,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单独强调农耕经济对于服饰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 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

4、现象说明当时( )A. 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B. 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C.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 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汉魏、魏晋时期,国家政权的建立仰仗于豪强世家大族的支持,从而出现政权更迭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出现,体现了当时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A项正确;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体现的是暴力手段实现政权更替,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世家大族的崛起,而非皇权专制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自耕农经济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

5、一幅碑刻华夷图,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为底本,绘于北宋徽宗时期,南宋镌刻于碑石。图中注明楼兰、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诸国与安西四镇,以及西汉至宋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情形。该图( )A. 体现宋朝强化边疆治理的意图B. 展现宋代沟通东西交往的成果C. 可用于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区划D. 寄托恢复汉唐故土的政治理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的情形”可知,北宋和南宋时期绘制华夷图,包含了汉唐大一统时期经略西域的情形,结合宋朝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这幅图在这一时期的绘

6、制和镌刻寄托了当时想要恢复汉唐故土的美好政治理想,D项正确;宋朝偏安一隅,西域地区并没有纳入到王朝疆域版图中,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宋朝东西交往的成果主要强调的是中外的交往史实,与材料表达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该图与宋朝的疆域范围不符合,西域地区并不在宋朝的疆域范围内,排除C项。故选D项。5.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即会通河开通第二年,“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由此判断临清应位于如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由会通河开通后,临

7、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设立,据此可知临清与会通河的开通密切关联;应位于图中的,B项正确;是现代的天津,元代大运河的终点,排除A项;并未位于大运河线路上,排除C项;是刘家港,是元代海运的南方起点,排除D项。故选B项。6. 明中后期,自传文大量涌现。序、状、述、传、墓志铭、祭文等各种文体皆有很大发展。很多自传文着重张扬个性,或乖张,或狂狷,大都率性而行。这源于( )A. 西学东渐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繁荣C. 出现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倾向D. 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

8、着重张扬个性,或乖张,或狂狷,大都率性而行”可知,明朝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专制的倾向,其根源是商品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学东渐,排除A项;“出现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倾向”是材料的表现,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 一战后,梁启超认为,英雄、伟人,充其量只能“开风气之先”,而时代思潮,无不由群众运动而成,因此,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这一观点( )A. 不利于改变传统史学只关注帝王将相的局面B. 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开始觉醒C. 强化史学在塑造民族意

9、识方面作用D. 推动了史学研究技艺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中国)。据题可知是一战后的中国,由“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可知材料在强调史学的功能:培养民族心,C项正确;由“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可排除A项;早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已经开始觉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学研究技艺,排除D项。故选C项。8.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之后,各地的城乡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

10、这些基层政权承担的职能涵盖了生产发展、群众动员、政治宣传、社会协调等方面。这说明( )A.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已广泛建立B. 基层革命政权承担职能较多C. 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D. 根据地实行民主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11月(中国)。据材料“这些基层政权负责生产发展、群众动员、政治宣传、社会协调等方面事务。”可知,基层革命政权职能较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国范围,排除A项;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是解放战争时期,从材料中也无法看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管理方式和政治权力

11、的运行,排除D项。故选B项。9.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A. 坚定配合正面战场抗战B. 重视发动群众抗日C. 执政水平提高D. 提升测绘能力和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四县的分幅路线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可知,八路军测图室调查制印地图了解山西省的四县有关

12、行政管理的信息,有利于配合正面战场抗战,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民群众,排除B项;分幅路线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无关,排除C项;调查制印的分幅路线图无法提升测绘能力和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10. 1950年高校招生允许各校自行招生。1952年,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上述转变表明新中国( )A. 外交政策的影响B. 新生政权的巩固C. 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改变D.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至1952年(中国

13、)。据材料“1950年高校招生允许各校自行招生,1952年,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可知,高校招生走向统一招生考试和统一领导,体现了新中国新生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这一时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没有影响到高校招生,排除A项;“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改变”是材料现象,而非转变的本质,排除C项;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1952年底,而招生政策改变是1952年新中国首次高考时间(8月15日、16日、17日)前,排除D项。故选B项。11. 下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

14、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 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B. 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C. 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影响D. 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印度。根据材料“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及所学可知,犍陀罗佛像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特征,被称为“希腊化的佛像”,说明犍陀罗佛像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这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有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5、,排除B项;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事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世俗化倾向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2. 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A. 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 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C. 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 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领导,具有世俗性;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世俗知识,体现了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教育世俗化趋势明显,没有体现教育的精英化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表明王权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排除B项;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不属于近代科学知识,排除C项。故选D项。13. 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 倡导政治革命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