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726855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09-404-4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像08-4名词解释感觉知觉简答题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节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B)05-7D. 5个阶段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02-4(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第三节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C)11-7A.生活经验和成熟B.成熟和教育C生活经验和教育

2、D.选择和生活经验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A)结合起来。04-7A.名称B.明度C.色调D.保和度( D )12-7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岁时岁时岁时岁时名词解释:视觉敏度弱视简答题:1-用简单感测方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一一P832-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一一P84第五节触觉、痛觉和动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13-7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09-7答: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3、,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减轻疼痛的方法有:改善外部环境。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碰撞并造成伤害的因素,如降低地面的硬度、楼梯和家具尽可能做成圆角等。调节情绪。采用积极暗示和分心等方法减少儿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强儿童对痛的耐受力。第六节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D)13-411-410-7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09-4A.三角形B.圆形C.长方形D.半圆形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D)07-406-405-7

4、D.距离知觉(深度知觉)08-4A.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D.圆形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A)12-4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卜列说法正确的是(B)09-7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B)10-7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5、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D)11-7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A)11-7A.上下、前后、左右B.前后、上下、左右C上下、左右、前后D.前后、左右、上下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A)12-7A.以视觉为主B以运动觉为主C.以听觉为主D.以经验为主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期序性的反映0第七节幼儿观察的发展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

6、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D)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简单题:幼儿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13-407-411-412-7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分(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2分(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2分(4)观察的概括行提高1分(5)观察方法的形成1分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P10605-7答: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不能接受任务。幼儿中期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时不能克服,不能坚

7、持。6岁的幼儿开始逐渐能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观察。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5岁幼儿有所提高,从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不细致。经过细致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幼儿对图画的观察经历四个阶段,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以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第八节感知觉规律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B)10-4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

8、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12-4A.明适应B.暗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C)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13-4名词解释:适应:感觉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论述题:一、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P10907-7答:人的感知觉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适应现

9、象,即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比如,人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待久了,会毫无觉察。这是嗅觉适应。根据这一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人的视觉存在同时对比现象,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点,而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一些。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颜色对比,提高幼儿的感受性。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

10、背景。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P10906-7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适应现象是指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对比现象是指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指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