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726843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及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珍果园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线工程泵站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 审 核: 批 准:编制单位: 东营市市政工程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3月24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3一、编制依据3二、编制原则3三、项目施工管理目标4第二章 工程概况5一、工程概况5二、工程地质条件6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设计要求7第三章 施工部署12一、质量和安全目标12二、施工准备12三、施工计划安排14四、施工进度计划19第四章 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22一、施工测量22二、降水井施工及基坑地下水控制23三、钢板桩施工2

2、8四、土方施工32五、坡面挂网喷护施工37六、基坑变形监测39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43一、质量保证措施43二、施工前的质量预控及材料验收43 三、质量保证体系44四、质量控制措施44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48一、施工安全组织保障措施48二、施工安全手册61三、安全操作规程64四、环境保护施工措施72五、雨季施工措施73第七章 施工应急预案77一、组织机构及职责77二、基坑支护结构安全预案措施78三、降水应急预案79五、施工现场火灾应急预案82【精品文档】第 页第一章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 建设单位(东营市城市管理局)提供的资料:1)项目总平面图、地形图;2)项目基础平面图、大样图;3)其他相

3、关资料。2、山东大沣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珍果园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线工程(穿越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GK2016-141)”。3、东营市勘察测绘院提供的“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珍果园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线工程泵站部分”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方案。4、 设计规范、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015局部修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建筑

4、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5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DB37/T 5059-2016山东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DBJ/T4-081-2011 J11953-2011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二、编制原则1、 严格遵守规范、标准化操作,突出重点,为用户服务;2、 以人为本,信守合同,科学管理,安全高效,文明施工;3、 组织、优化资源,统筹安排,协调指挥,按期完成合同任务;4、根据基坑场地的周边环境、土层条

5、件以及基坑开挖的综合考虑,结合本地区类似工程经验,为尽可能降低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影响,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确定本基坑支护结构采用的方案。三、项目施工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合格; 2、环境目标:施工现场噪声不超标、废弃物按规定处置;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安全隐患整改率100%、千人负伤率低于3、工亡事故为0、无职业病发生。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1)工程名称: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珍果园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线工程泵站部分(2)场地位置:东营市潍河路以北,东二路以东(3)建

6、设单位:东营市城市管理局2、工程概况(1)主体结构:本项目为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珍果园污水泵站工程,泵站型式为一体化泵井,内设潜水排污泵3台,两用一备,采用C30钢筋砼基础,基础厚600mm,下设100mm厚C20垫层,基坑底标高为-5.35m,基坑开挖深度9.80m;泵井前部设进水阀井一处,基础厚500mm,垫层厚100mm,基坑底标高为-2.30m,开挖深度6.75m;污水检查井,井底标高为-1.40m,基坑底标高为-1.90m,基坑开挖深度6.35m。(2)基坑规模:本基坑东西长34.2m,南北宽28.6m,周长约115m,面积约823。(3

7、)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所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基坑开挖深度如下: 各区段基坑开挖深度一览表 表2-1区段地面标高基坑底标高开挖深度泵井+4.45-4.65-0.6-0.1=-5.35m9.80m进水阀井-1.70-0.5-0.1=-2.30m6.75m污水检查井-1.40-0.4-0.1=-1.90m6.35m3、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及用地红线相对位置详见基坑周边环境情况一览表 周边环境情况一览表 表1-2位置名称外墙边与环境距离北侧、东侧珍果园树木及绿化/南侧潍河路泵井基础距离潍河路路沿约20.8m。西侧泵房、河流、东二路泵井基础距离泵房12.7m,泵房内管线向西、向北延伸,埋深约2.

8、0m。距离河流27.3m,距离东二路70.0m。二、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该场地地形不平坦,场地为规划潍河路(东一路-东二路)沿线。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814.85m。该场区地貌单元属于第四纪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2)工程地质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构成拟建场地的主要地层属于第四系黄河三角洲沉积土层。在勘察深度内将地层划分为6层,按一般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分层详述如下: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局部为灰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夹粉土薄层及粘土团块,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河底有淤泥,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厚度为2.00-2.40m。填土多为人工填土,堆积时

9、间约5年以上。层:粉质黏土(Q4al),灰色,夹粉质黏土薄层或透镜体,少量有机质,土质较均匀,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顶埋深为0.503.70m,厚度为1.302.60m。该土层在拟建场区各钻孔均有揭露。层:粉土 (Q4al),黄灰色,夹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Fe质条斑及有机质,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顶埋深为4.404.90m,层顶标高为-0.080.42m,厚度为3.904.40m。层:粉质黏土(Q4al),黄褐色-黄灰色,夹粉土薄层,土质不均匀,含Fe质条斑及少量有机质,软塑,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埋

10、深为8.709.00m,层顶标高为-4.19-3.88m,厚度为2.903.50m。夹层:粉质黏土(Q4al),黄灰色-浅灰色,土质不均匀,夹粉土薄层,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碎片,软塑,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埋深为13.1013.40m,层顶标高为-8.58-8.25m,最大厚度为0.80m。层:粉质黏土(Q4al),灰色,土质不均匀,含有机质及贝壳碎片,软塑,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埋深为15.0015.60m,层顶标高为-10.78-10.18m,厚度为9.7010.00m。层:粉土(Q4al),浅灰色,土质较均匀,含有机质及贝壳碎片,湿,密实

11、,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顶埋深为25.1025.30m,层顶标高为-20.48-20.25m,该层在勘探深度内未揭穿,故厚度不详。2、水文地质条件该场地地下水类型属于第四纪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沟渠内水源补给,以大气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设计要求1、支护设计方案 根据对基坑场地的周边环境、土层条件以及基坑开挖深度的综合考虑,结合该地区类似工程经验,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细致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确定本基坑支护方案为:(1)AB、EF段:基坑开挖深度为9.80m,上部2.5m采用1:0.6放坡,坡面挂网喷射C20砼80

12、厚,设1.0m宽平台,下部7.30m采用拉森SP-型钢板桩+三层钢支撑支护,桩长15m,间距0.4m。(2)BCDE段:基坑开挖深度6.35m、6.75m。上部2.5m采用1:0.6放坡,坡面挂网喷射C20砼80厚,设1.0m宽平台,下部采用拉森SP-型钢板桩+两层钢支撑支护,桩长12m,间距0.4m。(3)型钢支撑采用单根HW400*400型钢,围檩采用双拼HW400*400型钢。(4)泵井及进水阀井高差部分,采用1:0.8放坡支护。超挖部分按结构设计图纸要求回填。基坑支护平面图如下: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图 图2-1(4)降水总原则为 “封闭止水、按需控制性降水”,基坑内共布置4口降水井J1,井

13、深16m,井间距10m左右。(5)观测井布置:基坑内设1口观测井,基坑外共布置6口观测井,井深16m,用于观测降水时坑内外水位变化,及出现回灌作业后,指导回灌作业施工。(6)回灌井布置:在泵房的东侧及南侧各设置1口回灌井,井深16.0m,当观测井水位下降1.0m时,开始回灌,回灌井内水位标高控制在地面下1.0m。(7)降水单位在正式施工前应先完成1口降水井,进行必要的抽水试验,以确定降水效果可靠性,并通过试验获得场地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本设计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降水井井群数量进行复核调整,完善降水方案。(8)管井成孔直径700,下入400/300水泥井管,孔内填13mm中粗砂,滤管采用水泥无

14、砂管,滤网采用2层6080目规格。(9)土方开挖前至少7天进行降水,土方开挖过程中,坑内水位控制在每层开挖面以下至少1.0m,本工程降水井为潜水非完整井。无论稳定流还是非稳定流抽水都必须具有连续性,抽水应以地下水源源不断流至管井,使管井滤网不致堵死为原则。(10)每个井管设施竣工后应单独进行试抽,合格才可进行降水。(11)水泵运行时,坑外降水井内泵体高出孔底3米,坑内降水井内泵体高出孔底2米以避免被流入井内的细粒沉泥“淤住烧掉”,并防止“脱水烧掉”。(12)采用深井潜水泵,应有备用发电机设备,确保降水不中断。(13)深井井点排出之水应向远处排放、防止回渗;严禁水管在坑内井管内多次翻倒,降低出水效率。(14)每口活井必须配有一台抽水泵,施工单位严禁任意调换配备,否则引起严重结果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15)水泵型号应根据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确定。现场应准备适量的备用水泵,防止水泵失效影响降水效果。(16)本工程降水施工应由专业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