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阅读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721863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颜渊)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语(颜渊)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语(颜渊)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语(颜渊)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语(颜渊)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颜渊)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颜渊)阅读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颜渊)阅读题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6.27)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7.3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B、在孔子看来,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C、孔子说:“只要你有一天克服了自己,按

2、照礼的要求去做事,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仁人了。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2)在孔子看来,“仁”与“礼”二者关系如何?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B.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C. 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 合。

3、D.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2)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 的理解。(3分)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12.1 颜渊)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B、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C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

4、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的内容,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3 分)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 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

5、 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 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 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 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 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

6、谈到自己虽 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 回答)( 3 分)五、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注】 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

7、有的古语,儒家用 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B. 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 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C. “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 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 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D.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 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

8、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 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平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 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B. “仁”作为道德意识和

9、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C. “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 “克己”的结果。D. 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 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2)孔子还谈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述你对孔 子“仁”的理解。七、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0、)A. 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 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B. 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 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C. “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 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 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

11、德和礼貌。D.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 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 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 回答)(3 分)八、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论语颜渊)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12、是(3 分)A.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克制自己、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B. 仁就在自己的身心上;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别人。C.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D. 君子践仁存礼,是一个基于仁和礼的人,也就是懂得爱与敬的人。 (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和孟子在“仁”和“礼”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分)九、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 虽 不 敏,请 事 斯 语 矣。”(论

13、语颜渊)(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 下就可以归于仁道。B. 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C. 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D. 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 的根本要求。(2)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的理解。 (3分)答: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曾子曰:“吾日三

14、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内 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 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B、曾子认为,作为君子每天应该多次反省自己是否尽力为他人谋事,对朋友是否诚实守信, 是否认真温习名家著作。C、孔子认为,见到贤者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则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 他相类似的错误、不足

15、。D、孔子对心怀“忧”“惧”的司马牛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 的,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段中强调的个人修养是“自省”,你认为这种方法对 于放眼世界的现代人有何启迪?十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 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注释】子夏:名商,“孔子十哲”之一。(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牛耻其兄弟之行径,认为有失于礼,遂道其没有兄弟。B、子夏劝慰司马牛只要做一个君子,就不用发愁没有兄弟。C、在子夏眼里,君子是做事严肃认真,没有过失,待人接物恭敬有礼的人。D、子夏说,一个人的生与死是由命运决定的,一个人的富与贵是由老天爷安排的。 (2)请概述子夏的观点,此观点对于“志在四方”的你有何启示?十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