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719568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中的爱情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中的爱情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中的爱情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经中的爱情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经中的爱情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爱情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的爱情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修养课程结业论文刍议文化的爱情观教育作用诗经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波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限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体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对的的结识和崇高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看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体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用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鼓励着我们后人不懈

2、地追求爱情的真谛。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一)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体现坦白直率。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爱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体现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徐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珍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体现了女子

3、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由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因此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因此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她,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她退却,她上下求索,不畏艰苦。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抱负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

4、便理所固然的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奉。(三)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状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最为代表。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通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从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

5、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体现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四)诚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诚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

6、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体现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诚挚。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她“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她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她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干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用的也是一种比较健

7、康、积极的态度,她但愿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她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足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五)注重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并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注重。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多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增进社会的进化。因此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注重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诗经

8、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体现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看待爱情的态度,并且还透露了她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并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觉得“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人们口中流行的简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再者,诗经在体现诚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步,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倡导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体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但愿新娘

9、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并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布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去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体现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注重的,规定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六)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热烈而浪漫, 诚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步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

10、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体现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诚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呈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她们相会时的情态体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诚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

11、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觉得美,美人之贻。”一种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暴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她爱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由于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她的纯真爱情。情感细腻而诚挚。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体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并且体现了她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些诗歌不仅体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并且还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崇高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经歌咏的是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体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纯真和美好,积极和健康,坚贞不渝,理智和道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