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7194502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爱的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可爱的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可爱的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爱的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爱的家)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爱的家 ) 说课稿青铜峡市第五小学张志鹏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 可爱的家 。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具、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科书的一首学唱歌曲。是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享利?罗里 ?比肖普与美国诗人剧作家佩恩合作,为歌剧克拉丽米兰姑娘也译作甜密的家的主题歌。歌曲以“家庭”为主线,以其亲切、温暖的格调、抒情纯朴的音乐语汇,使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家庭生活中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情景。歌曲是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第【一】二乐句旋律差不多相同,第【三】四乐句也差不多相同,第六句

2、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歌曲悠扬流畅,略带伤感,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二】教学目标依照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从音乐中查找意境用心聆听。用情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2、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演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情绪。【三】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教材我把重点定为:通过歌曲的聆听学唱,能够自信、大方、有表情的,发自内心地深情歌唱可爱的家 。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可爱的爱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表现是实

3、现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在教学中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是: “歌唱教学法、谈话法、激趣法”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差不多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同意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2、说学法依照教学内容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舞学生自主学习,聆听音乐,感受音

4、乐。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采纳:听、看、想、读、画、说、演等方法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五】说教具多媒体课件、萨克斯、电子琴。六、说教学过程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每一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相应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体验音乐情绪。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师生问好导入:1、激趣教师简单介绍萨克斯管,表演节目可爱的家并简单介绍歌曲可爱的家作者及作曲背景【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老师课堂用乐器表演为学生表演节目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兴趣, 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因此一开始我就利用萨克斯表演导入。第二个环节:新歌教学:1、反复聆听和感受音乐【设计意图】通过

5、反复聆听可爱的家 ,让学生认真感受音乐的速度、情绪、节奏。是为学生在学唱旋律时,能更好地掌握节奏。提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及歌曲中的弱起小结,板书讲述。2、朗读歌词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带领学生读词。【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按节奏读词进而更能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歌词、感受音乐的情绪。3、老师弹琴逐句教唱歌词后跟随琴声伴奏完整填词歌唱。【设计意图】逐句教唱歌词能让学生对每一乐句的旋律、节奏、情绪都掌握都更加的娴熟4、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先以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大方,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歌唱中能够找出歌曲中情绪节奏处理不当的地方加以讲解和纠正。5、全体起立演唱歌曲表达对家的爱,感受家的温馨, 体会家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教师用萨克斯表演节目,很好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美,同时也很让学生在听赏中再次地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幸福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下课: 通过谈话小结,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一个家,不在富有, 而在整整齐齐, 平平安安。一个家,不在大小,而在恩恩爱爱,大慈小孝。一家人, 在一起,心相连, 手相牵。行得再远,也阻隔不了对家的挂念,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