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7176717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利用人工场源激发地下岩石,在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位差,接收不同供 电频率形成的一次场电位,由于不同频率的场在地层中的传播深度不同,所 反映深度也就与频率构成一个数学关系,不同电导率的岩石在电流流过时所 产生的电位和磁场是不同的,CSAMT方法就是利用不同岩石的电导率差异观 测一次场电位和磁场强度变化的一种电磁勘探方法。CSAMT采用可控制人工场源。测量由电偶极源传送到地下的电磁场分量, 两个电极电源的距离为l-2km。测量是在距离场源5 10km以外的范畴进 行此时场源可以近似为一个平面波。编辑本段优点由于该方法的探测深度较大(通常可达2km),并且兼有剖面和测

2、深双重 性质,因此具有诸多优点:第一。使用可控制的人工场源,测量参数为电场与磁场之比一一 卡尼亚 电阻率.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并减少地形的影响。第二,利用改变频率而非改变几何尺寸进行不同深度的电测深.提高了 工作效率.一次发射町同时完成7个点的电磁测深。第三.探测深度范围大,一般可达l2km。第四,横向分辨率高。可以灵敏地发现断层。第五,高阻屏蔽作用小,可以穿透高阻层。与MT和AMT法相同,CSAMT 法也受静态效应和近场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静态校正方法来消除“静 态效应”的影响。编辑本段前景CSAMT 法一出现就展示了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作为普通电阻率法 和激发极化法的补充, 可以解决

3、深层的地质问题 ,如在寻找隐伏金属矿、油 气构造勘查、推覆体或火山岩下找煤、地热勘查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等方 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第一章 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3.1 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3.1.1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 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 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3.1.2 试验工作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 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 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3.1.3 草查与普查对于1:5万1 :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 的选择

4、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 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 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 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3.1.4详查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 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 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 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 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在上述

5、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 究。一、联合剖面法图 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如图 2-10 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 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 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 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 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 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 且AO=BO。无穷远极C 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 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

6、AO)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 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 排列和MNB排列Fs、p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 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 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联合剖面法的工作比例尺一般都大于:1:10000,常用的有 1: 10000、 1:5000、 1:2000。测线沿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测线间距 相当于作图时所用比例尺的 1 厘米,即工作比例尺为为1:10000时, 线距等于100米。至于极距AO的选择则与勘探对象的埋深有关,一 般要求AO3H (H为矿顶埋深),而MN

7、= (3/15/1) AO。无穷 远极垂直于测线方向布置,要求CO5AO。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寻找低阻陡倾的硫化矿床或成矿有关的含 水断裂破碎带。由于联合剖面法工作中需要铺设无穷远电极,在每一 个测点上都要观测两次,因此装置比较笨重,效率比较低,很少用于 地质工作的普查阶段。其优缺点可评述如下:1、这种装置,可预先布置电极以减少移动电极时间,但这需要 准备很多电极,也要增加工作量。2、联合剖面对各类极化体的反映能力可与偶极剖面相当,对板 状体产状反映更灵敏。3、在相同条件不,联剖的电位差比偶极剖面大,但比中梯小。4、装置最大缺点是要一个无穷远极,且必须用长导线与发送机 相联,带来很多不便。二、中

8、间梯度法图 2-1 中梯装置示意图中梯装置如图2-1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 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 记录点取在MN中点。其 表达式为:其中此外,中间梯度装置还可在离开AB连线一定距离(AB/6范围内) 且平行AB的旁侧线上进行观测(见图2-2)。图 2-2 旁侧中梯装置示意图中间梯度法利用两个电极A和B供电,另两个电极M和N进行 测量。其特点是:供电电极距AB很大,ABMN 般AB= (3050) MN;在工作中A和B是固定不动的,MN则在AB之间中间3/1范 围内逐点移动进行观测。中间梯度主要用来寻找陡倾的高阻含矿岩脉(如石英脉、伟晶

9、岩 脉等)野外工作中通常测线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点距等于MN之间的 距离。中间梯度排列之所以应用较广,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在一段范围内不需要移动供电电极。在一系列测量中,导线AB、电源及发送机也不要移动,只移动测量电极极MN (短导线测 量方式)。2、中间梯度排列中,可以一线供电,多线观测,甚至可以全域 测量,因而生产效率高。3、在AB中部,激发场接近水平均匀场,因此中间梯度的异常相 对简单,甚至可用电磁类比法进行半定量解释。由于中间梯度应用较广,因而它的一些缺点不易引起人们的重 视,有必要说明如下:1、AB导线一般在1000米以上,铺设很费时间,在潮湿地区又 容易造成漏电。2、电磁感应

10、偶合效应随AB增加而增加。3、在 AB 中部,激发场接近水平,使陡倾斜良导极化体的异常很 不明显。4、说中间梯度异常形态简单,那是有条件的,即在AB中部,激 发场接近水平均匀场,因而异常形态与垂直磁化的垂直磁异常相当。 如果极化体不在 AB 中部,情况就不同了。三、偶极偶极剖面法图 2-6 偶极装置如图 2-6 所示,其 表达式为:其中偶极排列,两个供电电极AB和两个测量电极MN彼此分开,各 在一边,沿一直线排列,实际应用中的偶极排列一般是对称的。即 AB=MN= /, AB与MN中点连线OO长度为L= (n+1) /, n为整 数。测量结果记录在OO中点,探测深度随n增加而增加。进行激电 测

11、量时,探测深度可以固定的,每次测量后,四个电极向前一起移动 一个固定距离,一般为测点距,等于MN。有时也常在每一个测点测 量几个深度上的 IP 值。在西方,偶极装置应用较广,但在我国作得很少,偶极排列有如 下优缺点:1、偶极剖面对各类形态的地质体都有很好的反映,由于是以各 种不同位置去激发极化体,总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使极化体处于良好的 极化形态,从而观测到较大的极化率。2、偶极拟剖面图上,对各类极化体的产状,形态有较好的反应。3、可采用短导线方式测量,并将AB和MN完成分开,使电磁 感应耦合大大减弱。4、导线短,布置和移动方便灵活,漏电机会也少。5、为充分反映异常,最好作多极距测量,以便绘制拟剖

12、面图, 但由于每次观测后要移动电极位置,因而增加了野外工作量。6、由于沿测线不断移动四个电极,有时导致测量结果发生变化 而这并不是极化体引起的,而是所谓的电极效应引起的。四、激电测深图 2-3 对称四极装置示意图对称四极装置如图2-3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AM=NB,记录 点取在MN的中点。其表达式为:其中在激电测量中,对称排列, A、M、N、B 四个电极同时沿测线移 动,AB和MN共有一个中点O且O点也作为记录点,规定MN= /, AB=2L,这类装置的探测深度随L增加而增大。在激电测深时,通 常固定MN,增加AM和BN,这样可在同一测点得到不同深度上的 信息,据不同测点上的测深可编制电测深

13、拟剖面图。激电测深其优缺点可评述如下:1、和偶极剖面一样,四个电极都沿测线移动,工作量大。由于 极距增大时, AB 电缆很长且笨重,移动困难。因此测深的工效低。2、只有当被探测的地质体是无限大的水平层时,它才能对二层、 三层介质等反应为二层或三层曲线 。3、激电测量结果也可以绘制拟剖面图,以分析地质体形态和产 状。4、由于MN电线总会靠近AB电缆,电磁感应耦合效应会严重 影响测量结果。5、观测信号随极距增加而减小,但比偶极剖面的信号衰减慢。 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信号是三极排列的三倍,约与中梯相当。第四章 岩矿石物性参数的测定岩矿石的电性差异是电法勘探的物性前提,也是成果解释的物理 基础。实践表

14、明,合理地测定和利用电性参数,可以提高激电成果的 解释水准和地质效果。以数字式激电双频激电仪测定岩矿石的电性参 数时,通常取用两个参量,即幅频率(F)和电阻率p),物性参 数的测量可参照选用以下方法。3.1 露头测定法(1) 对称小四极法:在露头、探槽或坑道的岩矿石表面上,采用 对称小四极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的电阻率和幅频率,供电电极和测量 电极均可用直径2 mm的铜丝或用其它材料做的小不极化电极。选择露头时,应注意选择新鲜、无裂缝、宽度较大,表面较平整 的岩矿石露头。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应与岩石表面接触良好。一般供 电电极AB的排列方向应大致与野外工作中AB方向一致,且布置在 露头的中间部位,以

15、避免旁侧影响。也可以多做几组排列方向,以了 解岩石的各向异性。应该指出,对致密块状矿体,当其与围岩边界明显时,应注意界 面影响,有时可能会因界面积累电荷的影响使得观测常常出现反常现 象。当矿体露头致密到面极化程度时,不宜用对称小四极法在露头上 获得幅频率(F),应改用其他方法测量。(2)对称小极距测深:在浮土较薄时,可用小极距测深了解下伏 基岩的电阻率和幅频率。对称小极距测深一般应布置在地质情况清 楚,地形较平坦,岩层倾角不大的地段。对称小极距测距的最大极距,以获得待测目的层之渐近线为准 则。3.2 标本测定法用双频仪测定岩矿石标本的物性时常用“强迫电流法”,其特点 是使所供电流全部通过标本,做法上有标本架法、封腊法、泥团法。3.3 检查电参数测定的检查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510%,标本测 定的均方相对误差小于3 0%为合格,露头测定的均方相对误差小于 2 0%为合格。无论是露头测定还是标本测定,应注意使供电电线与测量线分 开,以避免因电磁感应耦合造成测定的参数误差。第五章 内业资料整理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应及时检查野外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时 将观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及时进行数据的有关计算和预处理,及 时绘制有关图件。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敦促野外操作员改正,对质 量不合格的测点应及时要求返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点、 可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