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716594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对比?A0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 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A/O 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 流程简单, 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 以原污水为碳源, 建设和运行费用 较低;( b) 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 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c) 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d) 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 DO的增加。0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 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 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A/O

2、 法存在的问题: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 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 难降解 物质的降解率较低;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 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 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 903、 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反硝化v 2h )循环比MLSS( 3000mg/L)污泥龄(30d ) N/MLSS负荷率(v 0.03 )进水总氮浓度( v 30mg/L)氧化沟又名氧化渠, 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 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 因此

3、有人称其为“循 环曝气池”、 “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 有机负荷低, 其本 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 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 20 天;有机负荷: 0.05 0.15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 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 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 0.30.5m/s 1.2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 简称CLR作生物反应 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 氧化沟通

4、常在延时曝 气条件下使用。 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 向反应池中的物 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氧化沟一般由沟体、 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 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 沟体的平面 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L 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 形和梯形。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 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因此 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 可以省略调节池, 初沉池, 污泥消化池, 有的还可以省略 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 CLR形式和曝 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5、1)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 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 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入流通过曝气区 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 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 这两者的结合, 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 又可以提供很大的 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 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 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 (一般平均流速大于 0.3m/s ),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 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 (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进入沟内污水

6、 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2)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 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 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 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 其曝气装置 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 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 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 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就很低, 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 氧化 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 不仅可以利用硝酸 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 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

7、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3)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 有利于氧的传质, 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 传统曝气的功率密度一般仅为 20- 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 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 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 当混 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 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 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4)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 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 因而氧化沟可比 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 据国

8、 外的一些报道,氧化沟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 30。另外,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 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相比, 氧化沟具有处理 流程简单,超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 低等特点。传统氧化沟的脱氮,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 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 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其最大的优点是 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经济 的。但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 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 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单沟 式氧化沟中,微生

9、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 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 由此也影响单位体积构筑物的 处理能力。氧化沟缺点 尽管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除磷脱氮效率高、 污泥易稳定、 能耗省、 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仍存在一系列的 问题。4.1 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 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 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性污泥 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微生物的负荷高, 细菌吸取了 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

10、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 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 SVI 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 可采取不同对策: 由缺氧、 水温高造成的, 可加大曝气量 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 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 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 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 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肥、 磷肥,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 ( BOD:5 N:P=100: 5: 1); 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 0.3%0.6% 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11 。4.2 泡沫问题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

11、, 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 部分油脂富集于 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 产生大量泡沫; 泥龄偏长, 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 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 0.51.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 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 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 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 减少含油过高 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4.3 污泥上浮问题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 整个系统泥质变轻, 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 池的停留时间, 易造成缺氧, 产生腐化污泥上浮;

12、当曝气时间过长, 在池中发生 高度硝化作用, 使硝酸盐浓度高, 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产生氮气, 使污 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 打碎或清除污泥, 判明原因, 调整操作。 污泥沉降 性差, 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 改善沉淀性; 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 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 增大回流或排泥量; 如发现污泥腐化, 应加大曝气量, 清除积泥, 并设法改善池 内水力条件4.4 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在氧化沟中, 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 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 内循环流动。一

13、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 0.15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0.5m/s 。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 转刷的浸没深度为 250300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 480 530mm 与氧化沟水深(3.03.6m)相比, 转刷只占了水深的 1/101/12 ,转盘也只占了 1/61/7 ,因此造成氧化沟上部流 速较大(约为 0.81.2m ,甚至更大) ,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 2/3 或 3/4 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 ,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 1.0m), 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加装上、下游导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

14、、 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 上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 4.0 处(上游),导流板高度为水深的 1/51/6,并垂直于水面安装;下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 3.0m处。 导流板的材料可以用金属或玻璃钢, 但以玻璃钢为佳。 导流板与其他改善措施相 比,不仅不会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转成本, 而且还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充氧能力和 理论动力效率 另外,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也可以对曝气转刷底部低速区的混合液 循环流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流速低、 污泥沉积的问题。 设 置水下推动器专门用于推动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 这对于节 约能源、提

15、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是早在 1914 年英国学者 Ardern 和 Lockett 发明活性污泥法之时,首先采用的水处理工艺。 70年代初, 美国Natre Dame大学的R.Irvine教授采用实验室规模对SBR工艺进行了系统深 入的 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资助下,在印地安那州的 Culver 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 SBR法污水处理厂。80年代前后,由于自动化计 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普及与应用, 此项技术获得重 大进展, 使得间歇活性污泥法 (也称 间歇式

16、活性污泥法 )的运行管理也逐渐实 现了自动化。1 工艺简介SBR工艺的过程是按时序来运行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阶段:进水、曝气、 沉淀、滗水、闲置。由于SBF在运行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 液体积的变化以及运行状态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 出水水质、 出水质量与 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变化。对于SBF反应器来说,只是时序控制,无空间控制障 碍,所以可以灵活控制。因此,SBF工艺发展速度极快,并衍生出许多新型 SBR 处理工艺。90年代比利时的SEGHER公司又开发了 UNITANK系统,把经典SBR 的时间推流与连续的空间推流结合了起来 2 SBF 工艺主要有以下变形。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 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 , 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 理费用比传统SBR低。由于全过程连续进水,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