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715276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务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李士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李士强,男,汉族,大专文化,1964 年 12 月出生, 1985 年8 月参加工作,现任乌敦套海镇人民政府常务副镇长。该同志多年以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取得出色成绩,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作为领导干部, 李士强同志一贯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求长远, 顾全大局, 积极主动为班子优化决策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在执行班子决议时,不变通,不走样,力求创造性地圆满完成。在自身学习生活方面, 李士强同志严格要求自己, 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员先进性。他从不放松政治理论、政策

2、法规、实用技术、现代科学、领导艺术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李士强同志分管全镇的农业、畜牧、林业、农经、城管、居委会等工作。 对每一项工作, 他都当作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统筹兼顾,使上述各项工作均得到长足发展。为了当地农牧林产业的快速、 健康、持续发展, 李士强带领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走遍全镇的每一块农田、沙地,深入实地搞调研,探讨适合具体情况的发展路子;与农民交朋友、 结对 1 子,引导、扶持他们更新观念,面对市场,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相对稳定、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2003 年,全镇大搞特色种植,发展定单农业, 建成规模达2 万亩的玉米种子繁育基

3、地和2.5 万亩的绿色食品基地,筹建了占地30 余亩的脱水蔬菜厂。期间,农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开发工作人员实施全方位、不间断、 无缺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使农民生产有技术指导,收获有出售保障。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即增加330 元。更重要的是,农民从传统经营步入市场运做,实现了经营理念的转变,同时,开发了当地农业市场, 使红山品牌应运而生。 面对乌敦套海镇畜牧业起步低、品位低、效益低的现状,李士强率先建暖圈,修窖池,舍饲小尾寒羊, 并引进优质种公羊无角多赛特,走出镇内养殖业的新路,示范带动农民屏弃传统养殖方式,进行规模养殖、环保养殖、效益养殖。到2003 年年末,乌敦套海镇的养殖业已初具规模:

4、肉羊出栏 1.2万只,存栏5 万只,肉牛出栏 270 头,存栏820 头,奶牛存栏90 头,草原绿鸟鸡年出栏30 万只,在全镇形成了 3 个养羊村,2 个养鸡村, 1个养牛村。舍饲的全面展开,使当地秸杆能够有效转化利用,绿色食品基地有了充足的有机肥料,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就地消化,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 同时也使全年全境封育禁牧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林业生产是2003 年全镇工作的重头戏,德援 2 项目、世行项目、第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京津唐治沙项目、退耕 还林还草项目同时展开。李士强同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亲临第一线,严把质量关,务求实施一处,成功一处,见效一处,

5、建设与保护并举,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充分发挥。年内全镇共植树1.2 万亩,退耕还林草4000 亩,人工草地面积总计达到3.8 万亩。而天气的连续干旱,对林草的成活构成严重威胁。李士强号召村民象对待耕地一样管护项目区,及时浇水锄草中耕,使林草成活率均在 80%以上,项目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李士强同志不但千方百计为群众“增收” ,还非常重视群众的“减负”。在农经管理工作中,李士强严格把关,确保中央的精神落实到千家万户。在全镇范围内实行“一事一议” 和村会计集体办公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审计, 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推进民主理财, 群众监督, 使税费改革一步到位,农民人均减负近40%。从

6、 2002 年起,李士强同志主持开展乌敦套海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经过 2 年的努力,红山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功能齐全、欣欣向荣的小城镇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去年完成长1800 米、宽 18 米的主街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给水、排水工程,硬化主街两侧人行道 2 万平方米, 打开了南出口和东西出口, 搬迁了马路集贸市场,新栽种美化绿化风景树1200 株,安装路灯31 3 盏。抽调居委会、土地所得力人员成立城管办公室,对小城镇的卫生、交通、美化绿化、照明、市场秩序进行综合管理。小城镇的框架拉大了,人们的生活、投资环境改善了,再现了红山往昔的经济文化中心形象,红山又一次成为镇内人的自豪,镇外人的向往。 2003 年年末,镇区个体私营经济达172 家,从业人员近2000 人,年度营业额增加30%以上。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李士强同志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把丰富小城镇的内涵、扩大小城镇的外延和搞好日常管理作为建设的重点,常抓不懈,常抓常新,逐步创建红山式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模式李士强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孜孜以求,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