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71516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法具体操作办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尝试教学的通用模式: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再次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而灵活应用,应该有各种变式。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小学教师都能掌握,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它虽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 刘佛年尝试教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教学程序的每一步都使学生不断地处于“愤“徘”状态,而且对具体的“愤”“徘”采取不同的“启”、“发” 尝试教学的五个步骤好似启发教学的一幅画面:“愤” 的出现一“愤” 的强化一“徘” 的出现一“徘”的强化一“愤”“诽”的解决

2、。-烟自师范学院教授 苏春景尝试教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教学论重视审问与笃行的传统,提出了以尝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中国的教学过程理论。尝试教学理论重视练习的作用,其模式的特点就是以练习为主线,以问题为背景,用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 -苏州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学懂理论到实际运用,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学习尝试教学法不能停留掌握一般理论和原则上,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下面以小学数学为例,具体介绍教学设计的方法,中小学各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仅供参考。(一)怎样设计准备题尝试教学法基本操作模式中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先进

3、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浦路架桥。所以,在出示尝试题之前,设计和安排好准备题是十分重要的。准备题是为尝试题服务的,必须同尝试题有密切联系。一股采用的方法:准备题与尝试题是同题材、同结构,但难度不同,只要把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改变一下,就成为尝试题。这种“改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出准备题与尝试题之间约联系和区别。这样,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揭示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从例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以及书写格式中得到启示。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再做尝试题就水到渠成了。(二)怎

4、样设计尝试题设计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尝试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有尝试题引路n尝试题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尝试题是根据例题设计的,按照教学需要一般有四种设计方式:(1)同步尝试题:它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2)变化尝试题:它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微变化,难度大致相同;(3)发展尝试题:它较例题略有变化,难度也略有提高;(4)课本尝试题:它以课本例题作尝试题。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第一种同步尝试题。例如:“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设计如下: 有些教师就用例题

5、作尝试题,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生做完尝试题后,立即翻开课本看例题,发现自己做的同课本例题一样,会分外高兴。这时课本例题起着验证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一般应是教材难度不大,估计学生未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的。有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编出尝试题。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先演示:教师一手拿5支红铅笔,弓一手拿3支黄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再拿出2支铅笔送给小朋友。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后编出题目:“老师有 5支红铅章,3支黄铅笔,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多少支?”尝试题出示后,要注意创设尝试的气氛,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教师可进行启发性的谈话:“这道题就是这堂课要学习内新知识,谁会做这道

6、题目?”“教师还没有教,谁敢试一株”“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道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转入下一步。(三)怎样指导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

7、过程。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往往流于形式,让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由于时间匆忙,多数学生仅能根据例题形式,依样画葫芦去做尝试题,而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不知所措了。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1)

8、“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长时间?(2)难度教大,内容又教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题并进行思考,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

9、生的兴趣尝试教学法是用尝试题引路,来诱导学生自学课本,把自生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不会算,老师也不教,你们先看看课本上是怎样算的。”“你们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但是,老讲这几句话,学生也会倒胃口的。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2习兴趣。例如,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的启发谈已“1/21/22/41/2,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请你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你就会知道的!”教“统计表”时,教师将全班学生的成绩记分单印发给学生,教师的启发谈话:“分析试卷就要做统计工作,以往都是老师做的,

10、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当一次老师,不会做的请先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后再做。”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思考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1力。“自学课本”如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效果就差。下面两个教学例子,说明由于对“自学课本”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如教连乘法两步应用题:第一位教师在出示尝试题后,不作提示不提意见,急于要学生自学课本,又匆匆让学生做尝试题。结果许多同学错列成:3X10X2=60(元)。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

11、指导学自学课本,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只是形式上得是连乘法,把已知数连乘起来即可。因此,做尝试题时照芦画瓢,把已知数按先后的顺序连乘起来了。第二位教师在学生自学例题前,先布置自学思考题:要求出一共卖出多少元,应该先求出什么数量,再求什么数量?算式 6 X 12 X 4中,6 X 12表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从书中寻找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答案,使学生懂得算式表示的意义。6 X 12 X 4表示:一箱的价钱 X箱数一总价6 X(且2 X 4)表示:一个的价钱 X一共多少个一总价由于学生理解了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再做尝试题,学生就很少发生错误。从以上教学例子看出,“自学课本”这个阶段

12、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否则会产生两个问题:(1)学生消极地运用过去尝试练习的“经验”,机械模仿例题做尝试题;(2)由于学生认知的盲目性很大,会出现思维方向不稳和异向。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想。编拟自学思考题要考虑到三个有利:(1)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基础知识;(2)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算理;(3)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方法。所以,编拟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题数要适当,按照解题时的思考顺序来排列。以下再举几例来进行分析。(1)小数乘以小数:可编拟以下3道自学思考题算式 0056X 015中,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算出的积该是几位小数?仔细观察竖式

13、,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在点上小数点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要求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用坚式做小数乘法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呢?(2)教学“圆面积”,可设计如下思考题:照书上讲的拼,拼成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哪种图形相近?在拼时去掉或加上什么没有?拼成的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拼成的图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3)教学“正比例应用题”(例1),可设计如下思考题:额中哪两种量成五比例?为什么?这三种量中,谁是定量?为什么?全要一速度(一定),这个关系式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能总结出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吗?这里要指出,不是每一次自学课本都要布置思考题,在低年级或教

14、材比较容易时,也可以不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哪里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

15、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拨。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浏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3)勾划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在疑惑处标上“?”号,也可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问题。(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第三种“自己走”。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题再看书。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学课本中,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人下一步(四)怎样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