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7146996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2010年第4期物理通报课程改革探索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利弊贾世芳(东莞市长安中学广东东莞523850)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逐渐深人人心,探究式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教学方式.但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所有水平的学生?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又有何利弊?下面来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1探究式教学的利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即接受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2、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种学科特点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适当进行科学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最终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的方式.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先用实验展示情景:导线在蹄形磁铁中做切割磁感线

3、运动时,闭合回路中有感应电流.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2)当闭合线圈静止在磁感应强度逐渐增大(或减小)的磁场中时,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3)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引导学生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然后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再根据实验结论,总结得出楞次定律.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由一些概念,规律,定理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重视它们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模式进行训练,培养了一批会解题的熟

4、练技工.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背如流,但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却很难说明白.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因此,有必要将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一假设一求证一结论的探究路径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然而,我们所推崇的探究式教学有没有弊端?2探究式教学的弊2.1对教学硬件和软件要求过高硬件方面是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仪器设备,各类课程资源和一定的活动空

5、间等.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无论是观察,测量,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物质,这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具备的.软件方面是指教师的素质以及各级管理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评价等.实施探究式教一112010年第4期物理通报课程改革探索学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如问题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驾驭探究过程的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以及对探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等.教师自身探究教学能力不强或者对探究内容不熟悉都可导致探究过程力不从心.同时,课堂管理难度大,很容易造成学生参与率不高甚至使课堂陷入混乱状态.虽然很多教师认同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

6、学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评价制度却相对滞后;直到目前为止,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许多教师迫于高考成绩评价的压力,不得已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探究必须与教学硬件和软件相适应.在中学物理课堂上的探究,不一定全部是实验上的探究,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上的探究,理论上的探究.例如,在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从理论上探究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2运用不当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探究需要时间,特别是进行探究

7、实验时,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参差不齐,做实验所需时间也就不一样,时间长短无法预见.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是很有难度的.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探究要与学生的客观情况相适应,要与教学总体计划相适应.首先要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基础一12一薄弱的学生,适当地采用接受式教学;其次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尽可能易于操作,节省时间.例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教材通过在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置体重计,人站在体重计上随升降机上升或下降时,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从而引出超重和

8、失重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将体重计带入教室,让学生站在体重计上,观察学生静止时,突然下蹲时,突然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提醒学生乘坐电梯时,留意电梯启动时,稳定运行时和到达终点时,身体有什么感觉.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2.3运用不当会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实验失败或者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得不偿失.因此,探究要与学生的客观情况相适应,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探究.例如,在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所学知识的限制,无法运用探究式教学,只能采用接受式教学.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适当采用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软,硬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摒弃接受式教学,只推崇探究式教学是行不通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是互相对立的,它们应该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需要以接受式教学获得的知识为基础,探究式教学又进一步促进了接受式教学.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促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