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713351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3.1 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概述3.1.1 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信息政策是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 信息行业的发展观划,组织与管理百合性的问题;信息法规是由国家立 法机关批准制定夕并由国翱L法机笑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节信息领域 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 e2、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政策运用行政手段第 *17,0二,作为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第三,在制定过程上第四,在调整范目3.1.2 国内外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历史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

2、年代末至60年代,60年代后,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期 .7, , J9 7.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科学信息政策领域的研究,尤其以研究和制定旨在发展处理信息方法的政策为主。80年代,以引进和吸收国外的经验,研究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为主。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诸如网络安全、 ? 0 信息污染、电子犯罪、信息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自我国信息政瘫规的研究和制定起步较晚。其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表3-1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主要局限于科技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第二阶段1980

3、年1992年科技信息政策法规的全面研究和制定阶段1992年到现在信息政策法规研究的全面展开阶段3.1.3 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2、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严重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 4、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3.2、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结构3.2.1、 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设计1、分类信息领域涵盖面很广,按照国立莫斯科法学院B.A.科佩洛甫博士的分类,信息领域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实现信息检索、获取、传递和应用的领域;(2 )原生和派生信息的生产与传递的领域;(4)信息资源形成 信息产品制造、信息服务提供的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

4、库)及其他信 息遥传技术建立和应用的领域;(5 ) 信息安全手段和软件制造与应用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息络B-W信息化政策和法规-1x信息技术和产业图3,信息化要素及相互关系2、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实现,主要的原则介绍如下:(15系统性、科学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 协调性原则(4)稳定性原则(5)导向性原则(6 )周期性、弹性原则3.2.2、 信息政策体系结构1、信息政策的分析模型1993年,莫尔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信息政策和战略国际研 讨 会以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信息政策的二维矩阵模型,用以确定信息政策的主 要范围和问题以及不同信息政策

5、之间的联系,勾画了信息政策设计和评价 的基本框架(见表3.2)莫尔矩阵模型包括三个层次(产业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和5 个信息政策的要素(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管理X人力资源、法律法 规),认为信息政策在产业、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共同发挥作用:(1)产业政策层面。(2)组织政策层面。(3)社会政策层面。“骨架”2、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躯干”和,体系结构 问题是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只有 ,%1, ,rr 、 p r *,、工将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搭建起来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国家信息政 策与法规体系的建设,明确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

6、体系的内容范围0 . . S i . a 1991年,我国发布的国家科技技术情报发展政策以科技领域为背景,提出了 12个需要加以规范的领域:完善和发展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情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健全检索系统; 扩大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促进情报的传递和流通;加强文献支持系统建设;加强情报研究;增强经营观念;加强情报用户研究和培训;加强科技情报队伍建设;加强情报管理工作。我国的信息政策体系应该包括如下的十条内容: 政策目标体系;信息市场政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人才政策;信息资源政策;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政策;信息投资政策;信息标准化政策;国际信息政策。3.2.

7、3、 信息法规体系结构1、信息法规的相关概念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权利义务主体是指在信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法律规范的客体是指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中的物化的和非物化 的财产。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包括三个部分:(1)信息资源(2)(3)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 91 信息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二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2)信息在生产传播处理、存储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垄断与竞争、利益与冲突、信息自由与个人隐私等。2、信息法规体系结构及内容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莫尔分析矩阵来研究 1r厂crJ.信息法规框架。根据莫

8、尔矩阵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可将信息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组成如下图(图82 ) 9它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涉及产业、组织和社会层次的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 息市场、信息资源等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上述法律制度分解出来的调整范围较狭窄、目标较明确的各种信息法规(包括带有法律性质的其他文件,如实施细则、条例和 补充规范等)。信息法规的内容按照上面的框架:主要包括如下:(1)信息安全法律制度。(2)信息标准法律制度6信息基本法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标准法#制度其他各种法律规范知学权宏律制度.信息市场法律制度V,信息产业法律制度3.2雀窟蚪体系脾(3)信息环境法律制度 (4)信息资源法律制度。信息产业法律制度

9、。(6)信息技术法律制度。(7)信息人才法律制度。(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9)信息市场法律制度。(10)信息网络法律制度必3.3知识产权3.3.1、 知识产权概述4 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通过脑力劳动,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对其依法 确认并享有的权利b这种权利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公开 等特征。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 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僚版权或著作权):(2) 表演艺术家的融活动、录音制品和广播有关的权利(指版权的邻接权

10、(3) 在一切领域创造性活动产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指专利权)(4) 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 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6) 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 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 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从7个方面规定了对其成员保护各类知识产权的最低要求:版权 、 5 . n 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的 布图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商业秘密)2、知识产权分类1.1.1、 e :-专不恢一-实用新型商标毅眼务应标鞭为际衣

11、3舄源硒:制止不正当竞争 -集成电路谡计图3.3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类3知识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1.1.2、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1、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2、存在的问题(1)、缺乏整体知识产权战略(2卜知识产权有违社会发展水平的超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存在不足 、保护客体不全面、救济措施不完备和保护力度不合要求针对这些存在的弊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生存和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摆脱自身制度与文化桎梏,为知识的使用、生产创造最佳环 境;、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撰弃“拿来主义”的种种误区;瑞卜在推占市场

12、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不仅要倾力提升自身研发力量,更要合力打造中国的技术标准;:、不仅要关注国夕画识产权动态,更要有组织地实施反布雷策 略、学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并把国际规则贯穿到产品喉、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3、研究状况1.1.3、 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分别叙述如下:1、专利权专利即专利权人依法获得的一种排他性专有权利。专利权的内容是专利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专利权利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独占实施权 许可实施权、转让 权、标记权和放弃权等。专利义务。专利权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专利

13、权存在保护范围。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指法律效力所涉及的发 , rLF X ,-.一、-明创造的范围2、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九对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使用和处分的权利。目前,在商标的使用中经常存在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损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商标侵权行 为包括: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 又投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3 版权(著作权)著作权 著作权是指作品作者或者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1.4、 现代知识产权的特征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等智力成果又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客体号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中, 了ST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